的优势,帮助外地客商完成交易,收取佣金。慢慢的小关羽就形成了一种类似后世中介公司的组织。
像什么青楼想要新人,工坊需要奴隶,或者是外地客商想在邺城开铺营业,购买商铺等,小关羽的业务范围非常庞杂,不仅拉皮条,也有时充当情报贩子。小关羽有点忐忑的进入了邺城令王猛的府邸,当然他不会天真的以为,这是王猛请他吃饭喝酒,肯定是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作为邺城令,小关羽根本不敢得罪王猛。因为小关羽非常清楚,王猛要想收拾他只需要一句话,别看他现在家产万金,风光无限,在王猛这种高官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只小蚂蚁,没有任何反抗力量。
“随便坐吧!”此时的王猛越来越有上位者的架势了,别看只是一个区区六品邺城令,可是没有人敢小视王猛。因为王猛才是冉明真正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如果没有差错,登堂入相那是早晚的事情。
“谢王公!”小关羽唱了一个诺,轻轻坐下。说是坐,其实也就是屁股挨了一下椅子的边而已。
“你是聪明人,那王某也不跟你绕圈子了!”王猛道:“陛下南征,留下猛在邺城,就是为陛下看家守院。然而这件事猛并没有做好,好像事情有些脱离了掌控。”
小关羽“王公高见,这事说到底,也就是那些商贾有些不安分了。”
“哦!”听了这话,王猛非常意外,他没有想到居然是华夏商盟出了问题。
事实上冉明组建了华夏商盟就是借助了商贾的力量。在冉明最初的扩张过程中,除了遵循军事原则,也遵循商业原则,对于境内的财势者采取交换原则,凡是对魏军的展有利者都会让渡政治资源或者物产资源,助其家。以刘原、张询、王成为代表的几大家族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武人与商人的这种互动,军事与商业的这种结合,也是魏国能够在过去几年迅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不甘愿成为商盟老三的王成率先叛变了冉明,与冉智合作。华夏商盟三大元老家族、王氏被吞并瓦解,刘原的商号彻底并入了冉明的私产中。张询的实力也大损,在这个时候,以郑简为代表的士族门阀商号开始快速发展。不过冉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战前押宝,即是那些在胜负未分之前、魏军窘困万分之中能够给予财力支持者,魏国政权在取得胜利之后才会论功行赏,通常会返还远比其付出为大的资源作为报偿,至于那些在战前踟蹰犹豫,不肯就将宝押在魏军胜利这里,等到胜利之后再来凑热闹的,就比较难在战后分一杯羹获取暴利了。
造成这样的局面,那就是张询、郑简等超级商贾越来越富,势力越来越强。而那些传统商贾,影响力和实力就会越来越弱。如果不是有了中南开发公司和南洋开发公司,恐怕这些商号都没有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