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君真这样想,不仅是自识,而是大谬矣!”刘乾玄深吸一口气,语重心长的道:“春天种下一颗种子,到了秋天总会有收获,不过这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如果风调雨顺的话,当然可以收获,可是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颗粒无收。现在使君刚刚向魏国献出了降书,这就犹如种在地里一颗种子。可是现在刚刚在天空堆积一些乌云,使君难道就要毁掉这颗种子吗?”
刘乾玄是彭城人,据说是东汉彭城王刘恭的后人。具体到底是不是真的,恐怕刘乾玄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东汉刘邦就是沛县人,彭城又是属于刘邦核心影响圈范围内。尽管东汉早已是过往云烟了,可是司马秀却非常敬重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刘乾玄。刘乾玄的辩才极为了得,在司马秀初任桂阳太守时,为躲避战祸而迁入桂阳的汉人,与当地南蛮(既南方少数民族的统一称呼)发生激烈的冲突。
虽然司马秀身为一郡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无论是军事、治民、进贤(既向朝廷举荐人才),决讼(刑事和民事审判)、检奸(既打击叛乱,惩治犯罪),还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这一个实授官职,实权非常大。可是司马秀妄为晋朝宗室,既无可以倚重的将领,也没有如臂指使的军队。况且桂阳地处东晋偏远地带,朝廷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要想服众,稳定地方,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司马秀的心腹谋士,刘乾玄就针对桂阳地区的民族矛盾展开调查,经过历时三个多月的摸查,刘乾玄终于发现,汉蛮之争,源自必备生活资料的争夺,主要还是因为食盐问题。这些南蛮各部尚处在原始部落社会或奴隶制社会时期,对于食盐、冶炼、纺织以及铁质工具器制作都不会,而且蛮人诸部也没有货币,通常是珍贵的山货和皮毛以及原始的铜、金进行交易。由于在衣冠南迁之前,进入桂阳郡内的汉人非常少,汉蛮之间矛盾冲突倒不激烈。
但是随着后赵石虎在中原暴政,原本想在中原当顺民的汉人群体不堪忍受,他们又没有反抗的勇气,就举族全迁,其中迁入桂阳的士族就有颍川陈氏,也就是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的后人,在曹魏年间显赫一时的士族如高唐华氏、平阳鲍氏、南阳许氏等十三家没落士族进入桂阳。这些士族随东晋南迁大军南迁,他们在徐扬八郡东晋核心地带竟争不过王谢陆张等东晋豪门,不得不继续南迁,有的进入福建、广州,也有部分进入了桂阳。
这些士族子弟进入桂阳与桂阳豪强的庶族发生激烈冲突,这其实也是衣冠南迁的一个历史缩影,每一步南迁,都伴着血泪和悲歌。随着南北汉人冲突加剧,大量汉人在冲突中死亡,在这个时候,双方不约而同拉拢蛮人打击敌人。蛮人虽然智慧和文明程度低,可是随着介入汉人内斗中,偿到了甜头,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渔猎或刀耕火种,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