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闻太师刚被抓进去一个月,朝廷就开始乱了。
倒不是缺了闻太师朝廷就不转了,而是殷郊将闻太师的工作揽到自己身上,要证明自己比闻太师做得更好,没了这人也能当好一个皇帝。
然而,殷郊无论是经验还是智慧,都不如闻太师。
收到疑似朝廷大员贪污受贿的情报,殷郊着令三日内彻查清楚,却不知道这圣旨传回去都要一天,送回来又要一天,剩下一天时间除了伪造证据屈打成招之外,还能有什么意义?
同样如此的还有其他政务,官吏的升迁,各种钱财调拨等等。殷郊并非一无所知,但他要求事事完美,这就最大的问题。
治大国如烹小鲜,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走极端,偏偏殷郊两样都犯了。
但皇帝不容质疑,那下面的人只能应付了事,但偏偏殷郊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被人糊弄的蠢人,他能看得出来手下人在欺骗他,这就更令他愤怒。
结果就是掉了几个脑袋,还有抓了一群大臣下狱。
然后,朝政就更乱了。
在这个时候,姜子牙骑着四不像到了朝歌。
阐教的名头,殷郊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此时截教成了他的眼中钉。
姜子牙与殷郊相会半日,第二天就被殷郊封为丞相,接下来短短半月,乱七八糟的朝政就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位原本应该让周朝兴旺八百年的姜太公,如今却成了商朝的丞相,实在有点诡异。
这段时间里面,唐临在西岐这边也算是准备妥当,大军整装待发,只要一个合适的时间,就可以出征了。
而这时候,姜子牙成了丞相的消息传来,唐临就明白是时候到动手的时候了。
封神之战已经很明朗,依旧是西岐伐朝歌,只不过原以为自己站在朝歌这边,没想到最后站在西岐这边。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只要一路横扫过去就好。
当日,西岐出兵,以二皇子殷洪的名义直指朝歌。
没有了朝歌那边的先行进攻,而是西岐这边直接出兵。誓师之时声势浩大,弄得天下皆知,西岐点兵十万,出兵汜水关。
朝歌这边听到了,殷郊急召姜子牙商议。如今朝堂之上大半官员还觉得闻太师下狱是殷郊最大的错误,西岐反商也是殷郊造成的。
这跟北海诸侯的造反不一样,西岐可是四大诸侯之一,占了天下三分一的城郭。而且,他们打出来的旗号是殷洪,被殷郊砍了一条手臂不得不逃出朝歌的二皇子。
可以说,两人都是根正苗红的皇位继承人,这时候也没有长子继位的规矩,否则纣王也不可能成为皇帝。
兄弟之争,他当大臣的最好还是不要说话,谁知道最后谁会赢呢?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