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的态度让李如龙很满意,他在写给马跃的信中交代了对他们的官职安排。李如龙让李鸷便宜行事,尽快的将马贼们在燕地的家眷接过来,同时命马跃在5月底之前率部到定远镇外的长水军大营接受整编。
长水军改制势在必行,待春种事了,新的军制便会实施。安达和叶先两个小王子被任命为长水军第一卫和第二卫的校尉,他们正在挑选表现出色的大队长和中队长担任改制后的军司马和率长。
李如龙在东源待了小半个月,见证一座防守森严的哨所从无到有的矗立在铜绿山上。
由于此地发现了铜矿,这座无名山头被李如龙命名为铜绿山。八百余名铜矿矿工和煤矿矿工生活在此地,加上其他配套、安保、家属人员,两处山中矿洞旁形成了将近两千人的聚集区。
莫远志奉命把守在此,东源守备黄高有新的任务。
督建东源盐场。
起因是在5月初,李如龙见到了以沟滩制盐法生产出来的新海盐。
“这,这是海盐?!”
张安世不敢相信的捻起一把晶莹剔透的盐粒,东源原先产的海盐颗粒粗大,看上去不是白色而是近似泥沙的颜色,吃在嘴里也是苦涩的咸腥味,因此一直卖不上价格。
而十几天前颇不看好晒盐法的老盐农此时满脸堆笑的捧着一袋新海盐,经过细网和纺纱两层过滤后的新海盐粒粒分明,颗颗都带着亮晶晶的光泽。
张安世放入嘴中一尝,味道虽不如郡城豪贵们吃的上等精盐,但绝对比先前的好上太多,要知道这是海盐,不是井盐湖盐更不是质量最佳的矿盐,能有这种味道已经是市面上海盐难以匹敌的了。
李如龙端坐在官椅上,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老盐农只觉这位上制使大人高深莫测,随手便解决了东源产盐的弊端。按他的新方法投产,不仅盐的品质更好,每月产出也将大大提升!
“以此法产出的盐造价几何?”张安世问道。
老盐农答道:“以新法产出的盐每斤所费仅原先一半,我等操作尚不熟练,日后扩大规模,增加熟练人手,所费还能更低!”
“如果让老丈预测,东源月产盐最高可达多少?”
张安世拍拍手上的盐粒问,他只觉面前堆着的不是盐,而是金子。
“倘若人手充足,当有两万斤!”老盐农语气肯定的说道。
“好!”
李如龙起身叫好,他走到堂下对张安世说道:“我会从魏县调来一批老盐工,你命人在东源和六镇范围内招募新盐工。把黄高调回来督建东源盐场,在整个东源推广新法制盐!”
“是!”张安世领命道。盐场一成,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收入将向着东源府库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