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点上了一支。
喷云吐雾间,杨宁忽地问道:
“你有英文名吗?”
还在懊丧之中的冯北仓茫然摇头。
“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吧,再去办一个去米国的签证,等你到了那边,抓紧注册一家公司,然后把专利申请下来。”
冯北仓一头雾水,搞不清楚杨宁的用意何在,嗫嚅问道:
“杨总,为什么要去米国申请专利呢?”
杨宁长叹一声。
他也不想这么干,但,这却是解决山寨厂家的唯一办法。
“你觉得咱们国内的官员们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吗?”
冯北仓似乎明白了一些。
以摇头回复了杨宁之后,冯北仓接着反问道:
“您是打算在米国建厂,直接开拓米国市场么?”
杨宁微笑摇头。
“米国的地,咱拿不到,米国的人,咱用不起,米国的工会,咱更是不敢招惹,现阶段,咱们华国人想在米国建厂当老板,无异于自寻死路。”
“那……”
冯北仓是真的糊涂了。
“咱们只需要在米国注册个公司,拿下专利,混个洋货品牌,然后回到国内建厂生产,同时将刻录技术转卖出去,让他们帮咱们生产出来足够的VCD光盘,而我们有了一个洋品牌,多少也能对冲一下蜂蛹而至的山寨机所带来的市场冲击。”
做出这番安排时,杨宁的心里很不好过。
如此一来,这VCD便要从华国企业的全球首创,变成了华国人开办的外国企业的全球首创。
文字上的差异并不大,但深层含义却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相比那地球上的首创企业昙花一现的历史进程,国人根本记不得也根本不在意的悲催结局,能让这首创企业活下来,并赚到钱,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冯北仓是个纯粹的理工技术男,对市场运作公司经营一类的知识经验掌握甚少。
杨宁的安排,在他听来尚有许多懵懂之处,但他心中却是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杨总的交代,总是没错。
向杨宁借了纸和笔,冯北仓将杨宁说的话一一记录了下来。
“杨总,我这边还有个难题,去米国的签证,我恐怕申请不下来……”
杨宁不由蹙眉。
留学签证办不了,工作签证搞不定,旅游签证有啥难度呢?
冯北仓很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讪笑解释道:
“那什么,我刚毕业那一年,跟他们发生了点小矛盾,可能留下了案底。”
杨宁锁着眉头盯着冯北仓,想笑却憋着笑。
“小矛盾?恐怕你是跟人家动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