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八百八十九章 没事找事

第八百八十九章 没事找事(2 / 6)

备军,但自从入主中原之后,八部、青旅的战斗力每况愈下,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缺乏更新,更重yào

的是吏制的腐化和训liàn

的废驰。两次禁烟战争中八部和青旅被西洋列强打得疲于奔命,到了圣平天国战争时,更是全无一用。在圣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乾国zf的这两支常备军的战斗力早已丧失殆尽,只能勉强充当维持社会治安的角色,可就是这么两支腐烂到极点的“军队”,因为曾经是帮zhù

打下江山社稷的皇朝子弟兵,属于赖以维系政权存zài

的“祖宗旧制”,改革之刀根本无法触及,每年大乾朝廷并不宽裕的财政要为这两支吃闲饭的队伍支付2000万两白银左右的粮饷开支,可谓是大乾帝国体制内的巨大毒瘤。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旦有事,真zhèng

能够派上用场的军队,大都来源于民兵,并不算在乾国zf的国家编制内。圣平天国战争爆fā

后,八部、青旅一败涂地,万般无奈的乾zf被迫起用中原夏族大臣回籍练兵,以名为“勇营”的地方自募民兵力挽狂澜。战争中出现了几支战斗力旺盛的著名勇营部队,其中包括曾伯函一手缔造的湘军,李绍泉创立的淮军,张曜的河南子弟兵嵩武军,由皖军演变出的宋庆毅军,还有脱胎于湘军而自立的左季皋楚军,其中尤以湘军和淮军最为出众。

这些勇营军队以乡情、亲情为纽带而凝聚,在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内战的硝烟中被迫努力获取近代武器来装备自己,圣平天国战争和绺军战争后,它们已然成为当时乾国近代化装备程度最高的陆军,自然而然地扮演起了“国之干城”的角色。这些没有名分、粮饷来自地方通过捐税自筹的军队,滑稽颠倒地以民兵的待遇担负了国防军的责任。

在大乾朝纸面上的百万陆军当中,民兵构成的勇营、练军是骨干,而湘军在圣平天国战争结束后,被曾伯函大量裁撤,李绍泉的淮军则是勇营当中装备最好、训liàn

程度最高的,但淮军官兵们虽然装备了新式的枪炮,但骨子里,可以说还是一支停留在中古状态的军队。

而苔湾之战,将乾国陆军的问题,生生的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淮军尚且如此,如果是其它勇营练军前来,还不知dào

会是什么样子!

乾国陆军已经烂成了这样,李绍泉不失时机的指出,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由于事实摆在那里,顽固守旧派大臣们也不得不承认八部青旅不堪使用的窘境,不但裁撤淮军的声音全都哑了火,连户部拖欠淮军两年之久的军饷(柴草油烛费29万两)也发下来了。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再没有人敢提裁撤淮军这个茬口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