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一千零四十章 铁路之功

第一千零四十章 铁路之功(2 / 6)

阻。仁曦太后将反对折件交海军衙门及各地议奏。海军衙门及各地赞成修路的官员在纯亲王等人支持下奋起反击,逐条批驳;在这种情况下,仁曦太后充分肯定了修路决策,从而使旷日持久的铁路之争宣告结束。大乾朝廷肯定修路举措在具体线路上,拓展了津通路,并肯定了湖广总督张芝栋兴修芦汉路的计划。修筑铁路首在筹款、制轨。张芝栋统筹该路,以“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为指导,首先兴办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并修成28公里的大冶铁路以运矿石。当年芦汉路动工。与此同时,俄国开始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消息传来。为抵制俄国,大乾朝廷立即决定修建关东铁路,派李绍泉为督办,在山海关设“北洋官铁路局”,从滦州境内之林西镇向东北延伸,现下已修至山海关外60余公里的中后所。该路与原有的津唐线衔接,长348公里。

在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后,修筑铁路的阻碍基本不存zài

了。但与此同时,列强在乾国周边国家加紧修造铁路,力图向乾国境内延伸。大乾朝廷被迫把修筑铁路作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的重yào

内容,力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

由于地处南北干线的芦汉路受到中外广泛重视。大乾朝廷不仅将它作为“富强兼资、势不可缓”的要政,而且开始筹划其南部粤汉铁路的兴办。大乾朝廷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准设铁路总公司,由盛宣怀督办,并决定铺设双轨。铁路总公司设立于上海,并在天津、汉口各设一分局。开办伊始,以部分官款为开办经费,同时请各地方官帮zhù

招集商股,使之据有1300万两资本,又几经交涉于罗特希尔德银行借款1000万两,使铁路顺利动工,此后,该路从南北并举,于(9087年(大乾光旭十三年,日本明治二十年)4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改名为京汉铁路。其间,还修筑了正太和汴洛路两条支路。同时粤汉铁路虽然耗资巨大,也得以顺利修成。

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大乾朝廷修筑了天津至镇江、山西经河南至长江沿岸、九龙至广州、浦口至信阳、苏州经杭州至宁波五条铁路。为了统一事权,提高修筑效率,大乾朝廷于8月17日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统一对铁路的管理。在该局制定的《矿务铁路章程》中,将维护路权,提倡商办,引进洋股、洋款作为重yào

内容。它规定各地铁路公司“集款以多得华股为主,无论如何兴办,统估全工用款若干,必须先有己资及已集华股十分之三,以为基础,方准招集洋股或借用洋款。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同时将批准举借外债的权力收归中央,明令凡举借洋款,必须由总局和海部批准。

由于修筑铁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