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非常遥远,可以说是天高皇帝远,使得那里的贪官污吏横行无忌,压榨钱财,搞得民不聊生,以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更是层出不穷。”
“因此,臣下觉得,要想彻底解决西南之乱,剪祸乱之根,关键不在于平复白莲教之邪教,而是严惩贪官污吏,渔民休息,再辅以招降之策。如此一来,白莲教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内部也会发生严重的分歧,西南之乱就会不攻自破,一两年之内就能平复。”
“然后,再派一些能臣干吏前往,身居要职,好好治理川陕楚各地,战乱所带来的伤害就能恢复,民众就会安居乐业,不再跟着反叛之人造反,不受居心叵测之辈蛊惑。”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听得嘉庆帝连连点头,就要说什么之时,一直安静的和珅突然上前,站在王杰之侧,朗声说道:“启禀皇上,西南戡乱之策乃是太上皇亲自拟定,一定要镇压那些乱民贼子,方能以儆效尤,起到警示作用。不然,以后还会爆发这样的事情,其他地方的贱民也会纷纷效仿。”
一时之间,周围议论的声音更大更响,嗡嗡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就有其他大臣走出队列,站于中央之处,躬身行礼,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臣附议,同意和大人的建议。”
“臣附议,同意王大人的勘敌之策。”
“臣附议,同意和大人的说法。”
自始至终,和珅和王杰都好像局外人一般,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只是低眉信眼地等待着嘉庆帝的裁决,这个至高无上者,最起码在这个朝堂之上是权力最大之人。
面对这种场景,任谁都不会好受,吵吵嚷嚷的氛围,不断争论的场面,嘉庆帝只是眉头微蹙,随之舒展开来,不置可否的说道:“既然众人的意见不一,又牵涉到父皇,那就稍后再议。”
话音落下之际,众臣纷纷回到班列,王杰很平静,似乎是早知道会如此,刚刚的一番言谈只不过是出于臣子之责而已。隐约之间,和珅有些志得意满,犹如一个再次胜利归来的将军,站于众官之首。
这一刻,朝堂之上的群臣谁都知道,这场争论的获胜一方是和珅。一种共识在众人的心中更加坚固,那就是退位的父亲也比现任的皇帝儿子大,乾隆依然在把持着朝政。
渐渐地,大殿之内安静了下来,似乎为了掩饰那种尴尬,自己还无法独自做出重大决策,嘉庆话锋一变,转而说道:“和珅,这个冬天过去了,海面上的冰也已消解,琉球国使臣团的事情也该解决了,你掌管着军机处,是时候让广州水师提督孙传谋行动,剿灭那些大胆海盗,救出进贡使团。否则,我大清国威何在?”
和珅从容的再次走出,躬身行礼道:“启禀皇上,下朝之后,微臣就命兵部下达文书,让孙传谋尽快解救出琉球国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