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三节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三节(3 / 8)

汉,把大汉从死亡的绝境里拉出来,但他们失败了。大汉在生与死之间挣扎了一下,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向败亡的深渊坠落了下去。

皇甫嵩和朱俊这些武人尽力了,王允和黄琬这些士人也尽力了。死去的人被埋在了乱坟岗里,成为了历史。活着的人还在品尝着失败的痛苦,他们在绝望中反思,他们在锲而不舍地努力,他们誓死要为自己心中的圣地献出最后一滴鲜血。

皇甫嵩和朱俊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走向了关东,走向了中原。他们要救出天子,救出朝廷,即使社稷轰然倒塌了,但只要还有大汉的天子,只要还有大汉忠诚的臣民,大汉就能重建,社稷就能中兴。

李弘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是长公主那双哀怨的眼睛。长公主的樱唇轻轻地抖动着,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已经把心中的所想全部告诉了李弘。她想求求大将军,她想救出天子。

李弘心里一软,小声说道:“打完幽州后,我去打关中。”

晚上,大将军李弘、镇护将军张燕、张温等诸多老臣,长公主府的荀攸、张范,大司马府的李玮、司马朗,大将军府的朱穆、田畴等大吏聚集在大帐内,为何时勤王激烈地争论着。

幽州发生的事,让皇甫嵩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公孙瓒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将军,他不但挟持太傅,还射杀太傅,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子?他多年的经书念哪去了?他戍守边疆多年,熟知大汉律法,他为什么敢这样无法无天?一句话,天子和朝廷成了摆设,大汉威仪扫地,各地州郡拥兵自重,这大汉律法还能约束谁?这经书里所教导的忠义和现实根本是两回事,谁还信忠义?

张温等老臣到晋阳设立朝廷的时候,其中兴主旨是改制兴国,但改制牵扯到皇权和相权的制衡问题,所以当时的意思是等改制成熟了,再西进勤王,以消除推行改制的阻力。

现在形势变得太厉害,各地州郡大吏不但拥兵自重,还为了各自的权势和地盘互相征伐了。此刻社稷已经崩溃,大汉迅速走向了分崩离析。造成这种局面最重要最直观的一个原因,就是天子和朝廷威仪尽失,天子和朝廷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纲常律法彻底沦丧。

因此,要想挽救社稷,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勤王,重振大汉天子和朝廷的威仪,然后再平定天下。至于改制兴国,现在已经无足轻重,国都没有了,还改什么制?

在皇甫嵩看来,立即勤王是拯救社稷的唯一办法。

然而,争论的结果不仅让皇甫嵩失望之致,也让大将军李弘瞠目结舌。

除了崔烈、马日磾等个别老臣,其它的河北大吏几乎异口同声,一致反对立即勤王。

张温、丁宫、陈纪、蔡邕、赵岐等大臣非常顽固,他们坚定地认为,当前的形势并没有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