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刘冯出了镇南将军府,在一个向导的带领下,乘车往城南而去。
襄阳一带,不仅繁华。而且山水颇为不错,一路上刘冯观山看水,这心情更加的不错。很快,这三十里路就走完了。
刘冯一行人来到了一处小村庄外。
这小村庄是陈村,大约有一百户左右的人家,是很大的村庄,村中大部分的村民都姓陈,司马徽属于外来户。
不过,根据刘冯的了解,司马徽在这座村中非常的有声望,说话比村长都管用。隐士虽然称作是隐士,但有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导人向善,从而赢得村民的尊敬。
这种例子多不可数。
如老子,他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他在某个地方呆久了,这个地方的村民,就会显得与世无争。
在刘冯一行人来到陈村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座村子所带着的,浓浓的司马徽的印记了。
刘冯一行人足有数十,而且各个都是人高马大,非常有气势。村民们当然是避开了,不过避开的时候,没怎么慌张,非常的镇定。
但是避让之后,村民们站在两旁,很是谦恭有礼,等刘冯的马车过去后,才开始继xù
走路。
这是对于士大夫的尊敬。
刘冯坐马车,还有护卫随行。村民们见识不高,可能认为是士大夫。而对士大夫尊敬,则是基本的礼仪。
村民们当然不可能天生如此,显而易见的,这应该是司马徽的教导。
“司马徽果然是德高望重。”刘冯掀起帘子看到了外边的景况,心中暗道。
不久后,一行人来到了村口。
“请问这位老者,不知dào
司马徽先生可否在家?”这时,董喜小跑上前,问村口附近的一个老人道。
“司马先生不在家,先生在村外耕种。”老人闻言很是有礼貌的回答道,随即,老人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马车一眼,说道:“老朽可以让孙子带你们过去。”
“多谢老者。”董喜闻言立kè
拜谢道。
不久后,老人派遣了他的孙子,一个六七岁的娃子为刘冯一行人引路。这年岁的娃子,绝对是好动,贪玩的年纪。
但是这娃子却是颇为不凡,浑身上下收拾的非常利索,也保持的很干净,一点也不见泥土。很安静,身上有一种文人的气息。
“有司马徽这样的人物存zài
,村民才能谦恭有礼,下一代的人也就潜移默化了。若是司马徽在这边住个几十年。这座村子的人,估摸着还能出一些了不得的人才。”一切,刘冯都看在眼里,心下赞叹不已。
难怪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的后辈,诸葛亮,庞统,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