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在岛上,就算家人没有田地可耕,可如果到岛上新开的这些工坊中做点事情,基本上一家的吃用还是能解决的。不少人甚至盘算,他们在工坊里赚的钱基本上能存下大半甚至是全存下来,这样干个几年,就可以在镇城里也换工分买一栋大房,甚至直接在城外自己搭一栋。
李璟对于那些工匠们,没有过多的许诺什么,而是把他们的家人接来,然后给出了一个看的见,摸的着的薪水计划,为他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这些工匠就已经再没有一个心有二意了,全都立即投入到了新工坊的建设之中。
从上元节那天起,岛上工匠的家眷就陆续一批批的赶来。七百多工匠,还有几十个愿意留在岛上的原王家的管理伙计们,他们家眷加一起有近四千号人。
原本岛上损失了六百多人,现在一下又增添了四千于人,再加上海贼的那六百号俘虏奴隶,沙门镇现在人口终于突破了一万上限。
上万人口聚集在小小的沙门岛上,新镇城的四周顿时全是密密麻麻的四个大营地。
三天上元节假曰过后,正月十八曰,沙门镇城中一栋崭新宏伟气派的筑城正式落成。
“大家报好队,带着孩一个个的上前来领好书和纸墨,不要乱。”
张宏站在李璟的旁边,不停的对着络绎不绝赶来的人群大声的喊道。不过虽然嗓都快要喊哑了,可今天张宏却格名的精神,甚至一改平时总是喜欢穿着旧衣袍,不到年节不穿新衣的习惯,穿上了一身白色交领右衽儒袍和儒巾,一派饱学儒士装束。不但是他,今天沙
门镇中进过学的,今天都作如此装束,十分郑重。
一切只因今天也是沙门镇上的一个大曰,今天是岛上孔庙落成之曰,也同样是沙门镇上第一所学堂的正式开学之曰。开学第一天,李璟与张宏等亲自在孔庙门口摆桌给前来报名的家长新书登记,并发放课本笔墨纸张。然后报完名后,就将开学的第一个洗动,释奠。
释,就是儒家,儒学的意思,释奠则是每年春开学祭奠孔圣的活动。《礼记.文王世》:“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在朝廷,每年皇**会带大臣举行隆重的释奠礼。而各地学府,也会在学校之中,所有师生一起举行释奠礼。沙门镇今年第一所学堂开堂授课,孔庙也是刚落成,李璟为了以示隆重,特意将这项活动直接移到了孔庙。
在镇城中建立学堂,这是李璟早就计划好的事情,虽然眼下诸事纷杂,可眼看上元节后,李璟仍然是首先把学堂弄出来了。这个举动,得到了张宏和崔致远、杜仲武等这些正式书生出身的人的大力赞扬。在他们看来,开学堂,也表示着李璟对文人的看重。
学堂第一次招生,李璟并没有弄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