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食王传> 第一八九章眼皮子底下

第一八九章眼皮子底下(3 / 6)

“某各要三百支。”这是没剩多少本钱的。

“某各要一百支。”这也是本钱不够的,不过也架不住诱惑,咬咬牙,决定少进些其他东西,无论如何也要进点这个椒盐。

这些商人都是人精,一般的说,他们辣椒酱运回去后,都要分装了卖,能买得起整罐辣椒酱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这一罐送一钱椒盐,这些买了辣椒酱的人家回去后一试,那还不疯了似的跑来买?

而刚才富来商行的伙计可是说过了的,这椒盐如今刚出来,每月最多只能有几千支,自己若是下手晚了点,等到回去后再来一趟,时间耽误不说,专程的运费也不用提,仅这一来一回,比别人晚卖一两个月,那就要少赚多少钱?

他们也是赞叹,这富来客栈的小东家真真会做生意,只靠这赠送的一钱椒盐,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销路,如此聪敏,难怪小小年纪就得了个官身。

建安本就是竹子之乡,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品种也多,从半尺来粗到小指粗的都有,要找两寸来粗的竹子很容易,加上这里民间又有竹雕的传统,因此让那些会雕竹的匠人做出比较严丝合缝的竹制椒盐罐子也不难,而且这样等于又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随着以后富来商行产出的椒盐越来越多,竹筒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一支椒盐,王况还是按了在长安的价格售卖,因为利润丰厚,王况也不吝啬,支付竹筒钱的时候比那些工匠所预想的还要多得多,因此那些工匠都是满口答应,只要富来商行要多少,他们即便是不睡觉也会赶工出来的。

桂花蜜都已经晒得差不多了,金桔也早就运了不少来,据押货来的慎家人说,听说今后每年都要收,许多人家已经开始将房前屋后的空地清了出来,准备来年种桂花和金桔了,不过要等到他们明年种的可以开始偶收获,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王况也就只打算赚这三年的独家钱,等到产量上去了,家家都收个十几二十斤了,王况就要把桂花蜜和金桔的做法公布出去,让唐兴人都会做,或是做着留自己待客用,或是拿来卖。

如此一来,唐兴那些有实力的大户人家也可以收来做了卖,这不光是桂花和金桔而已,还能连带着蜂蜜和冰糖(有书友说,唐时只有红糖,并没有砂糖的出现,灰雀在此书中并没有说有砂糖,而是说有糖和冰糖,而且,关于砂糖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说法本来就不一,在此不做解释了,大家就当冰糖在唐时之前就有了就是,就说玻璃罢,大家不都一直以为到明清才有的么?得空了,灰雀就将一个出土的晋隋时期的很漂亮的绿璃罐照片传上来大家看看)的兴旺起来,还有装桂花和金桔的容器,那就不是普通的陶罐可以的了,说不定还能促成烧瓷业的发展呢。,

至于说璃罐,李老二已经发话了,王况就不能再外传,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