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每一个主要关卡,除了驻兵外,还得有负责管理民生的关令关丞这一整套的班子,班子的格局和县是一样的,但品级要低许多。这些关卡,并不一定都是在边界上,比如说唐兴和饶州的交界处,就有个分水关,只不过是这分水关现在只有一火的兵士在看守,住家也就那么三两家的猎户,就没必要设关令了。
房老头这算盘是拨得噼叭响,在他看来,林荃淼若是去了,你王二郎还不得倾囊相授?这就是属于阳谋,即便被王况知道了,也是没得奈何,捏着鼻子认了的。
于是乎,在太原屁股还没坐热的林荃淼就被派到了建安,名曰是给他半年的探亲假,然后去岭南小梅关上任。这倒是给了林荃淼一个惊喜,本来么,太原那里只是因为是龙兴之地,其实物产并不丰,生活也不是那么好,从小就在建安长大的林荃淼哪里过得习惯,这派到岭南去,离建安就近了许多,吃的用的也都差不多能符合自己的习惯。,
而且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说派到小梅关去,和高层的官员接触少了,在其他人看来会少了许多的机会,但是却是一个能自己做决定的一地父母,手中的权力也大了许多,能够有机会施展了自己心中抱负,这是每个刚上任的小年青都有的心态。
李世民把林荃淼派到岭南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建安种的是水稻,他担心王况所知道的也只是水稻的亩产提高办法,要想让林荃淼能学到,就只能是派到水稻产区去,而且还不能离建安太远,以方便林荃淼随时可以找王况求援。
只要林荃淼能在任上搞出成绩来,那么就证明了王二郎的确是有办法的,而且这办法也不是只有建州一地才能用上的,到时候就可以大力推广了。
而离建安近的关,挑来找去的,现在只剩了个岭南小梅关的关令是空缺的,而且是一直空缺的,许多人一被任命去那,直接挂印走了,不干了。因为那地方实在是太穷,去了那里,那几乎就是一辈子也别想有升迁的机会,既然如此,还不如不干,回家去呢。
林荃淼却是不担心,有王况呢,这两年建安的巨大变化,他都能从家书中看到,所以他是信心满满的,接到吏部行文后,回了趟长安就到建安来了。
至于说这个干太医,却是赢老头有点假公济私了,说是要派人来找宣德郎研究研究下那个三七制成的散剂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派了自己的徒弟来。其实他也是从孙药王那听说了王况的嫂嫂临盆日近,感念到王况曾经给他的帮助,担心建安一地的郎中水平不够,所以派了徒弟过来,跟着过来的,还有个对接生很有一套经验的女医工。
太医署里不光有男的,还有女的,就是为的一些个宫中女眷万一有个小病小灾,又是难以启齿的,好方便医治,也能在太医和患者之间搭个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