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的天气最是令人烦躁,好似云彩在轻声哭泣一般,雨水滴落在地面,溅起一朵朵水花,看在感伤人的眼中,不免引来几声轻叹。不过,宋师城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大战的阴影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远去,街道之上又恢复了以前那种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只是清风漫雨的坡山之上却是异常沉闷,行人往来下居然没有丝毫杂乱之音,偶尔有些声音也是低声呜咽之声。坡山这个本以石头和泥土堆积而成的小丘,若是放在往年,下雨的时候断然是没人到此的。因为此处山体不牢,一经雨水浸泡便有塌方,本是危险之地,不过,在英雄冢建到此处后,岳少安便命人将整个坡山整修过了。坡山并不是很大,因此,在周围置放一些山石,移植一些树木花草便可防止塌方,工程量并不是很大,在前不久已然完成。
行走在白石砌成的阶梯上,岳少安面色肃穆不发一言,这一次祭奠活动是岳少安亲自组织着,除了巡防的士兵外,其他人都可以自愿参加,如此,在岳少安身后,不单百官随行,而且还有许多士兵和百姓,人群排成了一条长龙不知延伸几许,登高瞭望都看不到尽头。
现在距离当初大战之时已经半年有余,半年多来,岳少安一直都想前来祭奠一下他们,只是公务繁忙,大理那边又不得他抽身,故而才未能如愿。这一次,对攻去大理的计划,基本已经定下。之后的每一步都要慢慢去走了,一时也急不来,他终于可以抽身来祭奠一番了。
岳少安当先而行,身后卓岩、文成方、张横、牛仁、曹子桓、朱重一……等文臣武将分四列排开,齐齐朝着峰上而去。
那一块有山石砌成的巨大墓碑上面写着三个并不好看的大字“英雄冢”。三个字是岳少安亲手所书,这一次他特意让朱重一给他做了一支硬笔,故而虽与书法沾不上边,但已然正常了许多。
岳少安来到石碑前面,抬手让身旁的侍从将雨伞拿开,结过已经点好的香烛亲自插了上去,又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在身后的文武官员随即跟着跪了下去,如此一来,下跪的人就好比被风吹过的稻草一般,一波波地跪了下来。一时间哭声响起,几里之外都能听的清楚,悲凉的情绪随之蔓延而去,热闹的宋师城恍似被下了禁令一般,顷刻间便沉默了下来……
祭奠完毕后,岳少安额前的泥印犹在,并不拭去,就如此返回了宋师府,一路之上,他所经之处,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们都由衷地行礼。有的士兵甚至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普通士兵战士,如皇帝般的主子会亲自行大礼。这让他们感到十分的荣耀,虽然岳少安只是沉默着从他们身旁行过,但此刻额头上的泥印却比洋洋洒洒几万言的豪言壮语更能服人。由此,宋师城因大战埋下的阴霾之气,从这一刻起,已经完全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