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什么,也知道如果能将这九个旅的警备部队调去与[***]红军作战,起到的作用将会比目前归顺不久匆匆派去剿匪的北方部队要大得多。
严格来讲,这九个旅的保安部队脱胎于安毅时期的读力师和士官训练基地,哪怕战斗力比不上胡家林的读力师和尹继南的十六师,也会超过北方部队许多,特别是在他们熟悉的江西地区,这种优势是其他部队无法比拟的。
蒋介石担心的是安毅和赣中警备司令夏俭的态度,毕竟,刚刚把安毅的第五军团分拆掉,为此安毅把气撒在了始作俑者之一的何应钦身上,如此不计后果的狂野态度,的确让蒋介石十分头疼,一旦安毅想不通再次解甲归田,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和连锁反应将会十分巨大,尤其是自己器重的学生有可能因此而与自己反目成仇,想到这里蒋介石心里就很不舒服。
蒋介石充满了矛盾,反复思考之后他打算重新启用十七师番号,将杨斌和夏俭的三个旅编入十七师,然后略加整训,即开赴剿匪战场,其他各旅或是保留,或是打散,就容易多了。可是,十七师重组容易,选将却极为艰难,出自安毅旧部的部队虽然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但却有个相同的鲜明特点,每一个主官都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没有资历不受信任的主官无法驾驭强悍的各级下属。
蒋介石也曾考虑由赣中警备司令部司令夏俭来担任这个新编师的师长,可是夏俭不是自己黄埔一系出身的将领,也不是浙江一系或者麾下政训系统的亲信,在目前加紧军队血统改造的关键时刻,如果任命夏俭这个积功升至少将司令的湖南人执掌中央军十七师,蒋介石怎么也不放心,更不愿把问题留到今后去伤脑筋。
本来杨斌是个最合适的人选,杨永泰上任南昌与杨斌多有交往,对同姓小老弟杨斌的能力和姓格赞不绝口,也曾向蒋介石建议适当的时候应该给杨斌一个表现机会。蒋介石秘密召见杨斌之后,也对这位仪表堂堂姓格稳重、同是浙江老乡又是保定后期师弟的杨斌颇为赞赏,打算再找杨斌深谈一次摸清他的政治立场,认可之后将杨斌派到川南,担任极其重要的川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和绥靖公署副主任,以便分担一下年轻的尹继南肩上的重任,同时也对尹继南和川南各部驻军起到监督制约作用,为保障川南军政系统的绝对忠诚增加力度。
除了杨斌这个最佳人选之外,别人去均不合适,弄不好比如今中央特派员刘琨还不如,只有老城执重又是安毅起家部队将领的杨斌是最佳人选,以杨斌的资格和杨斌与安毅及各级将校之间的良好关系,绝不会有人排斥他,开展工作也会减少阻力,得心应手。
如今朱培德已经将全副精力用到了故乡云南,其爱婿詹焕琪率领一个警备师护驾同往,今后长期驻扎不再返回,可以说朱培德的所有利益已经不在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