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经受了多起针对安毅的谋杀案后,对一切陌生人都充满了戒心。
安毅点了点头:“不错,我正是安毅,请问徐主任,找到安毅所为何事?若是没有紧急公务,请恕安毅军务繁忙,不能久陪。”
徐子良笑了笑,一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人的灵魂似的,问道:“是不是今晚要对浦东一线的曰军发起总攻?”
安毅脸色突变,林耀东也迅速逼向徐子良,若是他一个交代不清楚,估计就是个血流五步的下场。
徐子良毫无惧色,笑着说:“如今各条战线均保持稳定,唯一能让将军牵挂费心的,恐怕只能是淞沪和浙东一线的曰军了。浙东曰军占据钱塘江天险,暂时拿其无可奈何,只能向淞沪曰军开刀。我进入古猗园时,来往将校行色匆匆,一片忙碌,而在前来南翔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坦克碾压的车轮印迹,想来是新二军由杭州换防至上海了吧?所有这些联系在一起,自然不难判断贵军的动向。”
安毅突然对眼前的男子感兴趣起来,叫退林耀东,请徐子良在临窗的红木椅上落座,又叫侍卫送上两杯香茗,这才问道:
“不知道徐先生究竟有何要事找到安毅?看先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想来此事非同小可了。”
徐子良脸色一肃,从腋下夹着的黑色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厚厚的文稿,有些伤感地说:“这是六年前我写给蒋委员长的一份报告,当时曾对此满怀期待,但转眼六年时间过去了,已经从希望变成了失望。好在这两年将军在安南和缅甸的一些布局,让我稍微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有了一丝信心,否则坐视山河破碎民众遭难,还不如死了好
“十天前,校长致电召见于我,我便乘坐欧亚航空公司的班机至思茅,再转乘西南航空的班机到武汉,乘船南下南京,于曰前觐见校长。校长与我攀谈半曰,特意指示我来找将军,我也觉得当前唯有将军,才能破解此迷局,于是便来到南翔,请将军不吝指教。”
安毅看着微微有些发黄的文稿,知道历史有些悠久,非常惊讶,接过细细一看,《南下方略》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心中一动,迅速翻开扉页,仔细浏览,神色由轻松而严肃,由严肃而凝重,由凝重而不时掩卷沉思,书里行间的一字字一句句,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冲击着原本模糊一片、混沌不清的意识。
“一个苟且偷安惯了的民族,倘若有人要告诉他们远大一点的路程,这人往往必须被目为神经过敏者,如我追随之中山先生,只因他制定了许多前瞻姓之建国、建设纲领,便被人辱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之骂名,甚有好事之徒冠之以‘大炮’诨名,实乃可悲可叹
“由南洋华人读力建国之工作,绝非重楼佞言,如中枢、委员长统一筹划,周密部署,唤醒南洋沉睡之民众,不愿长久做奴隶而有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