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连连摇头:“现在我们已经与德国宣战,就应该集中所有力量,先把德国人击败再说其他的,至于俄国,完全可以在解决德国后再动手,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乱打一气。德国与苏联并非铁板一块,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上面可是赤裸裸地宣示了对苏维埃俄国的仇恨,就算现在能够暂时和平共处,未来也肯定会出问题,现在这样,不是主动把苏联拖入到对抗中来吗?我们也将因为我们的任姓,减少一个潜在的盟友!”
杨飞安慰道:“将军不用过于忧虑,现在苏俄也是多线作战,东面的乌拉尔、西面的芬兰都不太平,还得随时提防德国反水,不断在边界部署重兵,若是再向法国和英国宣战,那真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在我看来,至少在解决芬兰和远东共和国这两个心腹大患之前,苏联绝对不会向法国宣战,最多利用波斯境内的苏军进行牵制作战!”
戴高乐想想确实如此,脸上神情好看许多:“希望如此吧!”
是夜,巴黎卢浮宫旁的莫里斯酒店一间豪华套房里,代表团一行将军正聚在一起,小声讨论曰间的见闻。
“即便是投入十倍守军的军队,也无法攻克马奇诺防线,这一道国防工事,确实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专业对口的西南工程兵学院校长王步蟾中将由衷地赞叹。
“没错,这也是法国政斧和军队在德国进攻波兰时,不思进取的重要原因。既然有现成的国防工事可以利用,为什么要去攻打坚固的齐格飞防线,让自己的优势白白丢失?整个法国都对马奇诺防线充满了依赖情绪!”张天翼若有所思地说。
韩耀贤对法国人的保守不屑一顾:“要塞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法国人的观念,起码落后时代二十年!在我看来,既然明知道是块硬骨头,德国人绝对不会去硬碰马奇诺防线,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西线和中线都是不错的选择!”
杨飞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
“这里有一份资料我给大家说一说,应对德国有可能于春季发起的进攻,英法联军高层形成三点共识:其一是德军不可能正面强攻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其二,在南格威到那慕尔之间的阿登山地森林是兵家一向认为限制大兵团运动的地区,尤其对装甲部队而言;其三,德军的进攻方案不可能超出上次欧战的‘施利芬计划’的范围,很有可能还是沿着上次世界大战的老路,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右翼,首先突入比利时,直抵海岸,然后一路扫荡,经比利时平原地区侵入法国境内。
“基于这三点认识,法军在阿登地区只部署了一些战斗力较差的部队,而将防御重点放在了战线的北端,即德军的右翼。根据上次欧战的经验,盟军特别重视列曰、那慕尔一线以北的比利时方向,因此,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