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到1930年,棉纺织业的新建企业增加了95家,纺锭增加了250万枚,织机增加了六万台。
英印当局大力推动印度重工业的发展,到1931年,印度的钢铁产量已经突破300万吨,仅塔塔钢铁厂就在150万吨以上,分属于各大垄断财阀的造船厂有五十多家,大多数都能够生产制造万吨级的轮船。
在工业制糖业方面,许多印度大股份公司投资建立制糖厂,1932年有32家新糖厂开业,到1935年新开业的糖厂已经有130家,产糖量从15.6万吨上升到57.8万吨。水泥业的发展与制糖业一样快速,塔塔家族在一战前已经开始建立印度水泥公司,二十年代受建筑业发展的推动,英、印资本家竞相兴建水泥厂,出现建厂热潮。到1935年,印度水泥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黄麻、采矿、化工、电器、汽车、制鞋、造纸、油脂、肥皂、制革和运输业等继续发展,印度工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从1934年到1938年德国入侵波兰,印度民族工业企业由一万家上升到一万五千家,投资额高达50亿卢比。以棉纺织业为例,纺织厂再次增加37家,纺锭增加44.6万枚,纺机增加八千台,就业人数增加6.7万人。
此外,煤炭、水泥、化工、制糖的产量大幅增加,印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体。
纪录片放映完后,大会议厅里的灯光陆续亮了起来。
周崇安等大家议论了一会儿,才走到主席台上,站在电影屏幕前,对着话筒大声说道:
“印度的工业虽然发达,但受到殖明煮义的影响,工业的发展地域姓很明显。比如,棉纺织厂、发动机厂、电机厂、汽车厂、食品制造厂等主要集中在西印度地区,而钢铁公司、黄麻厂、制糖厂、茶叶加工厂则主要集中在东印度地区,当然,这样划分并不科学,因为仅仅孟买地区,便有一家年产钢50万吨的钢铁厂,还有6家黄麻厂,但大体的趋势却是如此。同时,由于殖民者的刻意引导,印度的工业发展很不完善,比如他们就没有素有工业之母之称的机械厂,几乎所有工厂所采用的机床、机械和生产线,几乎全部购自英国,受到英国的制约很大!
“因此,此次咱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接受并使其投产那么简单,还要努力使得各个企业迅速健康运转,促使完善工厂设备,补全配套设施,使得这些新接手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焕发出青春和活力,而不是临到头了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耽误生产!
“关于这些新工厂的产权,原本各位不需要知道,但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姓,我不妨告诉大家,这里的每一部机械设备,在座各位都有份换言之,这些工厂将收归国有,它所创造的价值,将用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