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空分”式的,即用户在打电话时要占用一对线路,也就是要占用一个空间位置,一直到打完电话为止,和手工接通差别不大。七十年代后,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程控数字交换机技术才曰趋成熟,到八十年代逐渐普及。
因此,虽然现在无线电通讯和传统的有线电话通讯,在南华的政斧部门及军队比较普及,但是由于没有自动程控交换机,只能由人工进行分线联通处理,因此接线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
这些通讯女兵大多由童子军校和各中学进行特招,接受三个月的初级军事技能训练后,便进入专业的通讯技能培训。
通讯技能培训期间,她们要首先要学会判断自己面前通信交换台上几十条连线、上百个插孔中哪两个才是一对,这是她们接受专业训练的第一步。
如此多的插孔,要快速依据要求判断出哪两个是一条线路,非常的困难。要知道,虽然插头上有着多种颜色来进行分辨,可是颜色总共就七种,而每一种颜色的线路和插头都有着十来条,而且在训练中,不时模拟战地的实况,为了防空和避免成为对方炮兵打击的目标,灯光往往开得很暗,在这种情况下,色温会出现偏差,有时候真的很难分辨出颜色来。
没有经历过那个灾难年代的人,很难想象那时候人的坚强与坚韧,通讯女兵们没有一人打退堂鼓,她们在教官的帮助下,快速地成长起来,用自己的技巧和细心,记忆并分析哪两个插头是一对,在数以万计的训练中,逐渐熟悉每一个插头,到了后来甚至可以凭借着长期触摸的手感和暂存记忆,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熟悉完插头判断后,第二项训练科目就是背诵成千上万个的分拣指令,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姓同时也很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在刻苦的训练下,大多数女兵都做到了,她们凭借着女姓特有的细心,还有远远超过男姓的忍耐力,背诵下上万条分拣指令,熟悉每一个插口所代表的转接位置。
到了后来,随着对工作岗位的熟悉,她们甚至可以详细地背出自己工作台上数百个插口每一个对应的通讯单位,对于这些女兵们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功,就连教导她们的男姓教官也自叹弗如。
由于南华各个部门电话的普及,电话号码越来越多,政斧开设的电话局负责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到目前为止,一名普通的女接线员记忆的电话号码已经多达上万条,由此可见女姓的细心程度。
当然,只是经过第一项和第二项训练,这样的接线员只能算是勉强及格,接线员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验,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接通战场通讯单位的通讯插口。
要知道,安家军的将士,来自四面八方,虽然军队中普遍要求说普通话,但许多人的口音很重,一旦说快了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