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外,更重yào
的是人生地不熟,生怕出来遭人冷嘲热讽。为了消除朱允炆这一心病,徐辉祖没少费心机,平时让夫人常到朱家坐坐,并借着自己年近六十,筹备一次寿宴,并且力请朱允炆出席。
别人的邀请,朱允炆可以婉拒,不过徐辉祖开了口,还是六十岁大寿,他就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不管怎么说,徐家对朱家是仁至义尽的,要不是徐家多方出面周旋,朱家很可能像以前各朝各代的皇室一样,被人血洗清算,甚至连祖坟也保不住。
徐辉祖虽然已经不在担任公职,不过徐家在北平城还是很有人望的,他要办大寿,军政商学科各派名士都欣然应邀。在九月初一日寿辰当天,徐府人头涌动,尽是前来祝寿的名士。
为了给老爹祝寿,徐钦甚至还专程从南洲赶回来。徐辉祖领着儿子在门前迎接宾客,见大家肯赏光,脸上更是挂满了笑容,特别是总统府、行政院和议会都派代表前来,这更让他觉得脸上有光。
其实徐家在北平城并不算是什么望族,跟那些掌握军权政权商权的赵氏家族、刘氏家族、周氏家族等大家族比起来,实在是不入流,不过徐辉祖贵在人缘好,与赵氏刘氏周氏等家族都有深交,他女儿还嫁给了海军司令刘文秀的儿子,有这一个强力的亲家,北平城谁都得给他面子。
“舍侄,你可算是来了,快,快请进。”上午十点左右,朱允炆终于出现在徐府前,不过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带家人。徐辉祖知dào
他是硬着头皮来的,所以马上让徐钦领他进屋。
徐钦当然知dào
老爹想要打开朱允炆心里的疙瘩,所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就将朱允炆请进门,并不停地将在院子里闲谈的名士介shào
给他认识。
在场的人在北平城都是有头有脸,而且多少也沾染上了绅士精神,不但待人和气,还同情弱者,所以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当面揭朱允炆的伤疤,反倒是细心地询问他在北平住得习不习惯,甚至还有人热心地邀请他到自家去做客。
而这种绅士精神,其实跟万磊十余年来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北平城内每一个地道的贵族,身上多少都有万磊的影子,不但注重个人修养,还比较热心慈善,挣了钱总会拿出一部分来反馈社会。
见没人揭自己的伤疤,朱允炆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是略微平复了下来,在徐钦的牵针引线下,他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开始向在场的人介shào
起南洲的风土人情来,引来更多好奇的听众。
朱允炆与众人聊成一片之后,徐钦这才悄然离开,而他刚到门前准bèi
接替老爹的工作之时,就见几匹快马争速前来,三人一跃下马,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