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疯了。
特么废品都抢。
林氏有7间工厂,这之间,也有主次和从属之分的。
他们这一任阿叔公,是个真正的人才,60多岁了,却极富眼光,而且精通管理,从菜市场到成衣家具,88年又兼并国营老厂,烧结合成橡胶,涉足材料产业,短短几年就做了起来,获利匪浅。
而且雷厉风行。
仅仅是第二年,又搞了家烧塑厂,PET聚酯塑料回收。
简单来说,就是烧瓶子。
将饮料瓶,矿泉水瓶,农药瓶子之类,破碎,切割,清洗,造粒,从事塑料颗粒的回收产业。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产业,废品的回收利用,可是七大热门行业之一,贯穿了好几个时代,利润惊人。
从小瓶1分,到小瓶1毛,也不知养活多少就业人口,在马路上捡还不够,每年的垃圾都需要大量的海外进口,来填补材料不足的尴尬处境。
就像达拉维有句话,在达拉维,没有任何一片塑料会被浪费,每一张纸都可以找到买家。
整个达拉维贫民窟,就是几十座超大型的垃圾山,普遍十几层楼那么高,几十个足球场那么大,数十万达利特依靠分拣垃圾生活,仅靠双手整理,将种种废弃物筛选出来。
这是最为廉价的原材料。
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代价。
印度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曾经答应这一条件,替西方国家处理洋垃圾,不要钱,你只管派船去拉回来就行了,白送。
很遗憾。
某地,也是如此!
就日常的生活垃圾,也需要大量处理。
华夏的饮料产业发展较早,位列40多个轻工项目的重点之一,像健力宝,旭日升,北冰洋,八王寺这些饮料品牌,都是十亿级的年销售,消费力也极其旺盛。
而瓶子的回收,不过两分钱一个,一整套的闭环利润,能普遍达到300%以上。
白云山,李坑填埋场,阿叔公砸下百万巨资,居然搞了个废品收购站,这种破烂差事,顺理成章,当然是三房负责了。
伟中的老父亲,就是站长。
整天在垃圾山里刨饭吃,虽然不用自己动手去做,可每天忍受恶臭,是人呆的么?
连废品站都抢?
此时牙齿都咬紧了。
橡胶厂是谁做起来的?
这是林岭东一手一脚搞起来的。
说是他的心血都不为过。
而他每一次做起来一个产业,就会被大房的人抢走一个产业,真他妈抢习惯了?
宗祠的第一间工厂,是靠做女装起家的,改开受惠的第一大行业,当属纺织行业,在广東开展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