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极品书生混大唐> 第二十七章 都做诚实的人

第二十七章 都做诚实的人(2 / 3)

当年他参加高考,只挑自己觉得一定会考的资料去复习,结果轻松夺得当年全省高考状元,这并不是实力,而是会猜题、会算题。

考试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只要把握当年出题的动向,就可以说稳赢。孟星河拿出近几年朝廷乡试的题目通过汇总,依靠自己超强的数学知识,算出今年乡试最有可能考到的题目。他将自己复习的书本重点定在了三本书中一本是考查学生才学的《论语》,一本是考查学生对民生问题看法的《齐民要术》,还有一本就是众所周知的《诗经》三本书是孟星河复习的重点,《论语》和《诗经》不用说,能考上北大的人,没有几分文学知识,进去读书纯粹是被打击的对像。孟星河自认在文学方面不算太差,只需要粗略查看就行。至于《齐民要术》曾经在历史课上学过,好像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其中包括了国家所有的民生问题,对士、农、工、商的见解也是异常精辟,三本书中,孟星河唯一没有把握的就是这本《齐名要术》,所以乡试的第二道题成了他的必攻目标。

接下来几天,孟星河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攻读《齐民要术》,一切的起居饮食由小五子负责,他读起书来更没有后顾之忧,不像自己那个年代,学生不但要读书参加高考,甚至还要自己照顾自己,想起来就觉得现代的学生有些命苦。

几天功夫,孟星河就将《齐民要术》全部默记在心里,加上后世许多精炼的解释,他总算完成了第一个目标。作为曾经的全省高考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智商绝对不会很低,所以只要他想认真看懂一本书,那绝对不是难题。

从《齐民要术》得知,之所以历代科举,农商必考,那是因为农为立国之本,商为立国之基,统治者要想长久统治,必须巩固根基,故在选拔人才的制度上,加入考查全国学子对国家民生的见解,也便于统治者唯才是用。

小小的一门农商,就可以考查万千学子。古代的科举,还是很难高中的。故此,孟星河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乡试的前十甲,只要能参加接下来的省试就行。

他的要求不高,自己本来就不熟悉古代考试,也不善用古文,也就不奢望能够在乡试中考出好成绩,能中个秀才混个高中毕业证就行。只要能杀进十强,参加省试,再博个举人,用今天的话来讲,那就是混了张大学本科文凭,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他孟家祖坟上冒青烟,让他进了最后的贡举,混到了进士,哇靠,从此平步青云,一飞冲天了。

这都是幻想,全国那么多人才,光长安国子监就有三千才子,他孟星河算老几,能混个举人就不错了,好歹也是全省前十名吧!

给自己一个安慰,总比捅自已一刀强。有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孟星河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