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良策?”
孟星河到没有说大话。他在心里想了想,很快得出答案道:“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乃国之重城,圣上可在此两处地方设立示范性学堂作为全国的试学点。如果可行,那这两处地方在三年之内亦可为大唐深造一批优秀的人才。三年期限既可以证明此举能否可行,也可以为以后全国实行推广奠定基础。圣上若觉得此法可行,那下官愿意捐出三个月的俸禄作为建立示范性学堂的一点善款。此举不为别的,只为让我大唐后世子孙能够自强不息未免自高自大落后于人!”
三个月俸禄对孟星河如九牛一毛,他不缺那几十两银子。只是他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太过夜郎自大终究会被别国以火炮洋枪打开国门,那是受辱屈的日子。他只希望能够早些实行这种教学方式,对后世亦可算有些功德。
面对孟星河提出的方案,侯君集一言不发,显然是知道自己又在人前出丑了。他目露凶光,好生憎恨孟星河那厮。
真是丢脸!侯文海暗骂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立刻恭维道:“圣上。孟大人此法倒也可行。下官也愿意捐出三月的俸禄为办示范性学馆略尽绵力。”
侯文海倒是老奸巨猾,见势头不对,立刻见风使舵讨好献言。李世民见礼部尚书都赞同,刚才又听孟星河那番豪言和方案,也觉得此法可行。他大笔一挥,立刻在奏章上写下准字。然后颇为高兴道:“众位爱卿还有没有意见?”
众大臣显然没有意见。个个都点头示好,还不甘不愿的陪孟星河那个小官献出三个月的俸禄。心里暗骂孟星河这厮不厚道,他一个史官捐个几十两银子不成气候,可满朝文武每人都捐出三月俸禄那就等于为朝廷省下一笔经费,那建立示范性学馆更是没什么问题。
李世民见往日连捐几两银子的官员今天都大出了次血。他心里暗自高兴孟星河又为他办了件漂亮的事。心中高兴,当着满朝文武,李世民也振奋道:“既然此举是开科举先例。朕如今有皇儿共计十多人,即日起,便在皇宫中设立一座行馆让他们学习不同科目,以表朕改革科举之心。”
李世民精神抖擞,对此事显然十分在意。科举事关国运,如果能开此先河,那大唐兴盛将不久也!
众大臣见圣上如此励精图治,皆是顺着他意拍着马屁跪拜倒:“圣上英明。众王子公主以身作则。实乃天下万民之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句句震耳欲聋溜须拍马的声音在太极殿中嗡嗡回响。这场面看着也太假了。孟星河悄悄溜回了自己位置,躲在那阴暗的角落等待下朝。
不多时候,宫人宣了声退朝,朝中众大臣便出了太极殿各自回自己办公的地方,有得大人无事可做就备轿回府。
房大人、杜大人同孟星河一路往翰林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