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的元首> 第两百八十章 苏联前线

第两百八十章 苏联前线(2 / 4)

常的重,实在忙不过来的张俊理所当然地想到了德国“三贱客之一”——党卫军总领袖,希姆莱元帅,张俊现在也是元帅军衔,但张俊只管打仗的武装党卫军,绝对不会去插手希姆莱的地方党卫军的一些事务,里面的猫腻也肯定有的,但张俊只会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管别人瓦上霜。

张俊请希姆莱当然是为了运输的事情,所有火车全部被希姆莱下令征用,全部用来运输党卫军士兵和武器装备奔赴苏联前线。本来需yào

半个月运输的,结果希姆莱一出马,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张俊就抵达了斯大林格勒前线,提前了五天的时间。同时张俊还携带了大量的RPG火箭筒,现在每个已经出了88.9毫米的“巴祖卡”,所以张俊也没有必要隐瞒了,当然国防军的那部分张俊也是不会克扣的。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7月28日,距离苏联的严寒天气十月份,只有整整的四十多天了,当然张俊准bèi

的防寒的物资也是够的,但是德国的机械化部队要在苏联的冰天雪地下作战,的确很难,苏联的严寒差不多要让德国的进攻能力减少七成以上。

隆美尔此时正在莫斯科的东南方的门户——粱赞血战,粱赞距离莫斯科只有三百多点公里了,苏联的士兵抵抗极为顽强,同时苏联和生产了一些大口径的反坦克炮,比如122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山寨99基本上是扛不住的。

D-25型122毫米火炮,身管长度为43倍口径,穿甲能力与“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相差无几。它发射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20毫米,在1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60毫米;而发射破甲弹时,则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200毫米厚度的垂直钢装甲。

也就是说双方实jì

上差距并不大,其实在发展火炮威力上德国人和俄国人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德国人依靠自己杰出的工艺

通过增加火炮的长度

来达到更高的初速

而提高穿甲弹携带的动能

而俄国人自知工艺上无法与德国人硬拼

因此采用的是增大口径

通过提高弹丸的质量

来达到高动能

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感觉德国人的炮细长细长的

而苏联人的炮

是典型的短粗胖

人认为苏联在这方面工艺拙劣

火炮精度差,不过最后胜利者是苏联红军,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苏联的武器生产效率比德国高得多,

而且生产工艺简单,苏联生产的武器就像下饺子一样。

万幸的是,此时苏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