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八十二章 张掖城里

第八十二章 张掖城里(3 / 4)

离去。

走在整洁宽敞的街道上,两边商铺生意红火,社会安定下来受益的还是百姓,虽然是青黄不接时节,满怀丰收希望的农民还是利用农闲时节三三两两进城来修补农具、采购工具、买点油盐酱醋、有的还能扯几尺花布、买一斤肥肉。

在街口陈海松看见西路军供给部开设的杂货店,饶有兴趣地走了进去,东西很多,客人也不少,他拿起一个小板凳,板凳背面烙铁烫出来的“祁连”商标图案很清晰,做工很精美,价格也不贵,叫来一个伙计一问是总部造船厂制作的。

看他有兴趣,伙计指着中间一片八仙桌、条桌、供桌、炕桌、太师椅、木椅、大小圆方的木凳,靠墙立着的高高低低的柜子、箱子说都是造船厂制作的,质量绝对可靠,价格相当公道。还向他推荐造币厂制作的各种饰品、供具,真的很不错,他买了两件精美的饰品走到大街上,心想这个郑胖子还真有当商人的潜质。

看着过往行人满足的笑脸陈海松很欣慰,历史已经发生了局部的改变,红军不会仓促上阵,在得到整补和训练后战斗力会大幅度提升,当先进武器、战术思想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无私无畏的理想信念结合在一起时,绝不是日本侵略者、汉奸走狗可以撼动的。

党内教条主义思想得到了遏制,尤其是张掖的试点工作完全按照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组成最广泛统一战线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更加贴近中国实际、更加容易被各界人士接受,更有利于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基础越扎实,今后发展的就越稳健、越有后劲。

真庆幸自己重生在这个远离陕北、远离布尔什维克集团的偏远地区,陕北**只怕也在左右为难。陈昌浩虽然惟命是从、苏联烙印深重,可他是个忠诚的革命者,只要中央的路线正确,他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就是发展的助推器。而中央此刻正希望西路军率先踩出一条合情合理、有前瞻性、得到各界认可的发展之路。自己适逢其会,可要把握好机会。

李卓然、熊国炳刚从张掖民主政府所在地的县衙里出来,李卓然来找熊国炳是商量国防部点验组的接待、住宿、出行、机场修建等工作,谈了两个多小时,大致理出了轮廓,交给政治部和保卫部去做。两人又谈了会未来张掖的政权巩固、防止蒋介石在红军出征后夺取领导权的措施。

两人出了县衙,已是黄昏,急着赶回去起草报告的他们却发现人流中顾盼自如的陈海松,手里拿着两个刚买的油糕边吃边东张西望地看着店铺、行人,轻松快活、自得其乐。两人相视一笑,走了过去。

正在遐想中的陈海松被人一拍肩膀,回头一看两位首长,忙立正敬礼,可惜一手一个油糕,实在不像样子,只得红着脸打趣说:“哎呦,两位青天大老爷这是在微服私访呀?”

李卓然严肃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