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海各潜伏组严密监视高宗武、梅思平、周佛海、陶希圣等人,一钓逃计划开始启动,三地同时动手,彻底清除日本特务、接应人员和国内投降派,决不能让国家蒙羞。
要求他们搜集两方的所有会谈记录、签署的各种密约等罪证,在报纸上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和政治图谋,批判投降派的懦弱无知,让全民坚定抗日决心,决不妥协。
现在汪兆铭就在自己面前,依然是道貌岸然的国家领导人,旁边几个野心勃勃的狗头军师虚情假意地出席欢迎抗日英雄的酒会,看来还有机会规劝他们放弃荒唐愚蠢的和平运动。
想到这,他连忙绕过沙发走到汪兆铭等人那组沙发前,态度谦恭地举手敬礼:“卑职驻苏联大使陈海松参见副主席阁下。久闻副主席大名,今日得见,实在是海松的荣幸”
汪兆铭没想到这个毛-泽东、蒋介石面前的大红人会跑过来向他敬礼问好,高兴地站起身来笑着说:“不用客气,你是抗日英雄,我们经常在广播报纸上知道你的事迹,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真是羡慕你呀。我那点虚名早在平凡琐碎中消磨干净了,谁还记得我哟”
“副主席是民主革命的大功臣,当年革命陷入低谷,先生凭着一腔热血以推翻的满清为己志,北上幽燕谋刺摄政王载沣,那份豪情岂是常人所有?失败被擒、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千古绝唱,让海松每每思之激情澎湃。”
“唉难得你还记得那新年旧事,来来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民众训练部部长陈公博、这位是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他们和贵党渊源深厚,与毛-泽东、周恩来都共过事。
这位是内人、中央监察委员陈璧君,南洋华侨,为革命做过很多贡献。”
陈海松向三人行礼问好后,被汪兆铭拉着坐在身旁。汪兆铭问道:“抗战以来你走南闯北屡挫日寇,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功勋,我很奇怪为什么你总能打胜仗,为何总是失利?”
“海松不敢窃天功为己有,几场胜利全赖国家抗战热情高涨、各大战区紧密配合、部下官兵拼命,也得益于国内宽大的纵深、复杂的地形,日寇狂妄孤军轻进,被抓住时机而已。”
“你说的这些其他战场也都拥有,为何他们接连丢城失地?”
“主要是部队训练较差、编制火力较弱,无法抵御现代化的日本军队。”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共产部队不是更差一些吗?”
“起初我们是比较差的,要是和鬼子正面交锋下场是一样的。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们使用了游击战术,以袭扰运输线为主要方式、以获取敌人装备、消耗敌人兵员为目的,平时加强了战术训练,现在不管从单兵技能、战术组织、火力密度都与鬼子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