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终于搞完了所有的仪式了。夫馀国的使者,也到了该回国的时候了。就在刘宏以为彻底完事的时候,那些大臣又来找他了,因为回赐的事情,又把他们难住了。
按照以往的规矩,汉朝的回赐是要彰显出大汉的威武。物品不仅要多,要好,还要稀罕。反正最起码,也要比夫馀国进献的东西,值钱好几倍才行。
要是放在以前,这个倒不是什么问题。可是现在,又是赈灾又是打仗的,朝廷根本就拿不出回赐的钱。
大臣们没钱,就又来找刘宏了。虽然刘宏是开银行的,可是刘宏,也不能任由这些大臣,这么胡乱败家。
“尼玛,没事瞎折腾什么,随便把他们打发了不就算了吗。你们这么折腾,不是耽误我去看比赛吗。”
对于大额的回赐,刘宏虽然没有好感,但也谈不上有什么反感。这东西虽然看着很傻很天真,其实在刘宏看来,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花钱买平安。
别人来进献,肯定是认为大汉强dà。而回赐的东西多了,肯定能给人震撼,让人觉得,他们以前的认知是对的。随随便便的回赐,都值那么多钱,那大汉得多么强dà
,得多么趁钱啊。进献的国家,一自感形秽,肯定就会老实很多。
这样说起来,朝廷虽然花了不少钱。可是这些钱,总比打仗要少得多,所以也算是划算。
要是有钱的话,刘宏倒是不在乎宣扬一下国威,让人家见识见识,大汉的强dà
富裕,好让他们老实点儿,别给大汉添乱。可是现在是什么情况,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了,你在搞这套玩意,还有个屁用。
而且有没有用的,先放到一边不说,要是别人不知dào
大汉的情况,这么做也情有可原。可是大汉的情况,别人已经熟知了,已经唬不住人,再这样做,就是明显的犯傻了。而且这个夫馀国,不用两年就会反叛,这个时候再给他大笔的回赐,不就是在资敌吗。不要说朝廷没钱了,就是朝廷有钱,刘宏也不会让那些大臣做这种傻事的。
“诸位爱卿,咱们做事,是不是要量力而行啊?既然朝廷没钱,就不要给人家这么重的回赐,稍微意思一下就行了。”
“陛下,这关系到朝廷的脸面啊。”
“回赐多了就长脸吗?朕怎么觉得是犯傻呢。来进献的,就拿来了那么点东西,回去,朕却要给他好几倍多的回礼,他要是多来几次,还不得把国库全都搬到他们国家去。要是多来几个进献的国家,咱们的朝廷还不得直接破产啊!就算是做生意,也没有这个做法的!”
“陛下,这是大涨国威的事情,您怎么能用做生意来比喻呢。”
“别说这些废话,朝廷没钱,你说什么都白搭。反正为这样的事情贷款,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