鲰生,是一个儒学世家里的人。甚至也可以这样说,他是真真正正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是当地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儒,非常有学问,可是,却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运动之中,被那残暴的秦始皇给杀掉了。
自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运动之后,便很少再有人支持让自己的子女们读书识字了,都认为那是丧家之学。人们都很清楚的看到,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儒生们,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招致灾祸的到来。正所谓的“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这一种道理。
虽然如此,可是,那鲰生的母亲却是一个目光非常长远的妇人。虽然,他的丈夫在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运动之中,被杀死了,可是,她却一直都认为,这读书永远是十分正确的事情。而且,她也是有意识的,想通过让孩子读书,来寄托自己对于自己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就是这样,那鲰生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成长起来了。当然了,由于环境所限制,那鲰生读之书,也都是自己家里所偷偷藏起来的那几本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鲰生觉得光自己家里所藏着的那几本书,已经远远地不足以让他再长见识了,所以,他便又想方设法地通过其他的各种渠道,弄了很多的书来研究。终于,在他成年之后,也像他的父亲那样,成为一当地的一位十分有名的儒生。
由于,那种璺学儒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入世的学问,所以,那鲰生早在青少年的学习时期,便决定:日后条件一旦成熟了,他一定会用自己所学到的那些知识,去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和理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鲰生的这种想法却被眼前的那种黑暗的现实条件所粉碎了。那秦朝的黑暗,让鲰生感到自己的理想要想得以实现,居然是那么地艰难。
鲰生就这样,怀着一种入世的想法,还有一种复仇的心思,在平时努力攻读儒家著作,并学以致用,在周围倒是有着一定的不错的口碑。后来,秦始皇病死在出巡的路上,而秦二世又被那赵高逼死,整个大秦王朝,一时间陷入到了大厦将倾的危险之中。
而在这个时候,那鲰生自然是感到了一种复仇的快感,尽管,并不是他亲手杀死了那个秦始皇。不过,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人,那鲰生正处在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自然不会满足于那一丁点儿的快感。于是,他便想再一次大干一番,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要这样,则自然需要一种机遇,一种条件。而现在,他听说那刘邦的义军攻下了咸阳之城,而且,这个刘邦十分地宽厚仁爱,这也很符合自己所奉行的那种儒家学说的精神。于是,那鲰生,便选择了刘山河。
“嗯,看来,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候到了。这个人,应该就是自己所想要跟随的人。不过,自己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