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武年间,官员一年只有三天假日,分别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别的时间,那得按老朱同志的要求,老老实实地点卯轮值,替老朱家服wù
,放在后世,朱重八同志那是一个彻底的资本家,不仅要声讨,更要刑罚。
可惜在大明朝,没人敢对这位极为强势的皇帝说一个“不”字。
到了嘉靖年间,虽说俸禄没有增加,但是假期还是增加了不少,一月固定休假3天,加上节假日放假共18天,每年休假50天左右,从过年到元宵,更是有十天的假期,让官老爷们能好好放松、陪陪家人什么的。
踏入嘉靖四十四年,边防还算稳定,田地的收成还得过,所以大明上下都呈现一片喜庆的气氛,皇亲贵族、官员士绅百姓等,都利用这段时间,联谊的联谊、探亲的探亲,家里有适龄的女子或小伙子,也趁这个机会多些走动,祈求天赐一段好姻缘。
这是一年中,最让人开心、释怀的日子。
大明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整个国家每天都有那么多事发生,所以有些人注定不能离开岗位,如守卫边疆的士兵、维持秩序的捕快、轮值的官员等等。
守卫皇陵的的士兵,也是其中之一。
人死为大,但是皇亲国戚丰厚的陪葬品,还是让一些人垂涎三尺,为了防止死去的皇族成员被人盗墓,皇室特别设立孝陵卫,保护皇陵的安全。
别看是守陵墓的,可在官兵的眼中可是一项肥差:不用出生入死、不用劳师远征,待遇好、饷银高,还可以世袭给后人。
孝陵卫和各地的卫所设置相当,5600人一卫,一卫中有5个所,每一个所中有1120人,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担任。
据史书记载,“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xù
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
这些福利,别的士兵并没有。
明朝的孝陵卫分为南陵卫和北孝陵卫,因为明朝曾经迁都,由南京迁到北京,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葬在孝陵,所以分为南北两支孝陵卫。
北京的皇陵较多,所以北孝陵卫又分为孝陵前卫、孝陵后卫、孝陵左卫、孝陵右卫和孝陵中卫,每个小卫就是一个卫所,分四个方位拱卫着皇陵的安全。
这五个小卫中,又以孝陵后卫较为倒霉。
无它,因为它守的并不皇陵,而是金山。
每一任皇帝,身边都很多人,有皇后、嫔妃、夭折的皇子、公主等,皇陵是大,但不可能把所有与皇帝有关的人都葬在皇陵,一些不大重yào
的皇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