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是相当不容易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这是理论的上限,等全国人民都三学分了,朝廷也该将标准提高,继xù
增加科目,这个时候就是中等教育了,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全都来掺和,到时候很能要10个学分才可以退税50%,反正就是阴险地不让奸商们赚到50%的退税。
这样的学分考试应该多久考一次呢?是跟科举一样每三年一次吗?这个效率实在是太低。每年?你再猜!好吧,公布答案吧,坐稳了,正确答案是:每天。
这怎么可能?礼部的官员能忙得过来吗?当然不可能,如果没有大魔导师的脑洞级法术的话。四则运算嘛,根本就可以用机械计算机出题,拥有无限套题的能力,采用100%选择题的办法进行考试,用2b铅笔填涂,再用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的自动阅卷机器,当天考试,第二天就能知dào
分数。
当然了,再先进的技术也要足够的场地、监考人员和打杂的工作人员,所以报名之后会有一个排期,各位考生不可不知。
单纯选择题的考试当然会有缺陷,尤其是国文,根本看不出考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所以要有一个补充方案——百分制的考卷,80分过关,凡是达到95分级以上的考生可以选择复试,应用题、作文题之类的考题只在复试中出现,通过复试的优等生在初等教育毕业证书上会印制“优秀”字样,供雇主参考,其中最大的雇主就是吏部。朝廷将留出大量的职位给优等生,拉开“血洗”官场的序幕。
外文优等生可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数学优等生可进入户部及其下属机构,国文优等生可进入大清新闻报等机构。全优生更是身份尊贵、潜力无限的候补官吏。同理,这只是初期,以后大家越来越有知识了,则中等教育优等生才可出仕。
日本人学习欧洲的热情可嘉,不过,他们太过分了,高层说是要把日本人的人种也改善一下,让日本的男人娶欧洲女人,日本女人嫁给欧洲男人,这个计划上了欧洲的主流报纸,被当成笑柄。大清国的教育退税计划则让整个欧洲无比震惊,尤其是他们西学教材是伦敦国际学园的靠谱教授所编写。
现在的国际学院系统那是举世闻名的教育系统,它的大学部甚至位列全球顶级大学行列,由于创始人是神级科学家,一眼就能看出谁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教授,从师资到硬件、理念、就业方向,所有指标都是顶级的,尤其是就业,大量毕业生进入温莎财团的系统,全球称冠。现在有一些有志气、有理想、有眼光的中学毕业生甚至宁愿就读国际学园的大学部也不愿意去剑桥大学这样的公认顶级大学。一所本来只为温莎财团贡献人才的学校竟然办成了如此有名气的大学,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大清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