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整肃边军的。
只待万事俱备,就可兵发辽东,进军沈阳了。
满清的军队战斗力很强?
我大梁国的兵马也差不到哪儿去,如今军队赏罚分明,还怕将士们打仗不拼命?
就算在野战上可能战力稍逊一筹,我就用人海战术,就不信灭不了你!
整个辽东才多少人口?几十万吧?算你满打满算三十万兵力又如何?
泱泱大国,不怕没人打仗,就怕没军饷发。你三十万兵力,我就用六十万来和你打,谁怕谁啊?
大明朝廷没钱出动那么多人,我有!
大明朝那么多藩王,占据了多少田地,多少财富?
等我都收回来了,还怕没钱打仗?
不过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要把入侵的清军给赶回去,只要这一场仗打赢了,别说满清构不成威胁,他们想渡过这个冬天都有些困难。
不给你抢到财务粮食回去,你拿甚么来养兵?几十万人窝在辽东,如何过冬?
京城虽然只有几万的兵力,李修文却自信,凭着城墙和大炮,满清打不进来,也未必敢进攻京城。
孙传庭已经在回师的路上,各地投降的将领们,李修文也都给他们发去了入京勤王的诏书。
至于这么多大军在京城周围,会不会有人突然叛乱,靠着城里的内应打进京城来呢?
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厂卫的队伍迅速扩大,整个京城已经多出了几千人。
有这两个特务机构的存在,在京城里虎视眈眈着,哪个敢反?
十一月,各地的勤王军队纷纷来到了京师外围,皇太极懵了。
和大明朝打了那么多年,似乎就没见对方的人数超过十五万以上的,这一回竟然将近二十万!
在督师孙传庭的指挥下,和满清的第一场战争,正式打响了。
结果在李修文的预料之中,清军虽然知道换了皇帝,却仍然抱着原来的心态,轻视梁军,结果梁军小胜了一场。
经此一战,大梁国的将士们想法上似乎有了变化,从原先有些畏惧满清的大军,变成轻视敌军了。
都说骄兵必败,第二场梁军败了。
孙传庭气得跳脚,他亲自坐镇指挥,自然知道这帮将领的难管程度。大多数的降将都让李修文给加官进爵了,一个个的都是皇帝老大他老二的德性,自己这国公加督师都指挥不动,加上轻敌才会败了一场。
他一封奏疏送到了京城,弹劾了好几名将领。
而与此同时,某位御史突然上了一封奏疏,弹劾孙传庭擅权,督战不利,排挤将领等几条“大罪”,应当严惩。
李修文看过了这封奏疏后,只是冷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