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距离上可击穿140毫米/60°的靶板,也就是穿透将近一尺厚的钢板。前西德豹Ⅱ坦克120毫米火炮发射初速度为1650米/秒的长杆式动能弹时,在2200米距离上可击穿厚度为350毫米的垂直装甲。
由于坦克的装甲车体坚固,稳定性好,所以可装载大口径的火炮。在相同条件下,火炮的口径大,炮弹粗,药筒装的发射药多,初速大,因而威力就大,也就是说火力强。那么,是不是口径越大越好呢?不是的。因为火炮口径太大,则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整个火炮、炮塔座圈、炮塔都要加大,因而会使坦克加宽加重,不便于机动和铁路运输。并且,大口径的炮弹很重很长,不容易实现自动装填,人工装弹又特别费劲,坦克运动中装弹几乎成为不可能,炮弹发射后空金属药筒不易处理,因而直接影响发射速度。此外,口径大往往会导致弹药基数的减少。所以,现代坦克炮的口径一般为85~125毫米。主战坦克的火炮口径为120~125毫米,已被认为达到了极限。美国高机动、灵活性试验车上采用了75毫米的自动机关炮,这是减小口径的趋向。采用电渣精练钢、利用自紧工艺提高身管强度,以加大膛压。初速可达2000米/秒以上,口径可能减小,但穿甲效能不降低,射速可通过装填自动化提高。另外,电磁炮在美国正处于实验室阶段,一旦可行,初速可提高到6000米/秒。
现代坦克炮的炮身长为一般口径的50倍以上。大于40倍口径的长身管火炮,叫加农炮。长身管炮与短身管炮相比,射出的弹丸初速大,动能大,射角小,不超过45度,弹道低伸,即弹丸在空中飞行时的轨迹比较平直,便于直接瞄准,射击精度高,能远距离穿甲,适于平射打坦克装甲车等活动目标和突出地面的单个垂直目标。
身管内壁有膛线(或称来复线)的火炮叫线膛炮;身管内壁没有膛线的火炮叫滑膛炮。现代主战坦克大多采用滑膛炮。如前苏联T-72坦克、前西德豹Ⅱ坦克和美国后期的M-1坦克等。大多采用滑膛炮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滑膛炮采用长径比较大的动能弹,因而穿甲能力强。二是管壁较厚,且无膛线,不存zài
膛线烧蚀问题,膛内阻力小,使用寿命较长。特别是它的发射药装得多,膛内压力大,因而发射初速能大大超过1800米/秒,可以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滑膛炮发射破甲弹时,由于弹丸不靠膛线稳定,因而无离心力对聚能射流的有害影响,破甲能力可以提高。三是炮弹无滑动弹带,减轻了弹重。四是适于发射多种弹,如小型导弹、火箭增程弹等。但是滑膛炮只能发射尾翼稳定弹,而且射击距离远时,由于弹丸尾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射击精度较低。
坦克炮一般安装在可以旋转的炮塔内。炮塔的旋转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