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庄子的故事> 第5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三

第5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三(2 / 3)

也由此而引申:这个人是领导管理者的命,那个人是当科学家的命,那个谁又是经商的命……最终一句话: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都都不过是为了活着。

《逍遥游》的第二部分中的第四片段,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从“肩吾问于连叔曰”到“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止。这一段是前面的总结、综合解释,延续后文。

这一段文的大概意思是:

肩吾向连叔求教,肩吾从接舆那里听到关于心界的事,不理解、不接受,认为是胡说八道。

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

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

然后!连叔就解释说:当一个人的德行达到这个境界后,他已经与万事万物混同一体了。所以!根本不需要人为来治理,人与万物都自觉地遵行这个原则去生活,天下不需要别人来管理,所以!谁还会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

一般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仁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

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以上段落太长,不是很好理解。

关于“姑射山神人”,那是心界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是道家修炼心界功法的时候出现的人物,是“心理人物”,是“偶像”,也是修道者想达到的境界、目标。

对于这一种文字,我们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道家是最早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不是迷信,心理世界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世界,只是在庄子时期研究的方向不同。庄子等道家研究的是“心理传媒学”,是想通过心理世界去影响别人。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结合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