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站在人、人类、学术的角度上。
什么叫小国寡民?
意思就是:有相同情趣的人生活在一起!说它小,是相对天下来说的!天下之人各有各的情趣,相同情趣的人毕竟很少!
最好的社会风貌就是这个样子的。有着相同情趣的人生活在一起,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社会现实并不是这样,相反!是一片混乱。是一群人在几个人的带领下,盲目地去征战。或者!为了某个目的而去行动。更多地是为了个人的生存目的,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所以!老子提出小国寡民,人类最终的生活面貌就变成了“不可能实现”、“理想国”、“乌托邦”、“某某主义”。
那些学术奸细以及庸俗学者和所谓的哲学家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一个否定,赤裸裸地否定。然后!又把他们之后所说的“无为”、“不尚贤”、“绝圣弃智”、“绝学无忧”、“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等等搬出来,作为佐证。
最终目的就是那么地赤裸裸,否定你,从而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老子所说的人类最终“小国寡民”的面貌,并不是随口而说的,而是!根据道家理论而来的。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这样地:人与人的组合,才形成社会。国家是因为保护人民而存在的,而出现的。不是先有国家而后有人民的,而是!先有个体的人,然后因社会形势的需要、生存目的的需要,才形成国家的。
国家是保护人民的需要,才出现的。当国家不能保护人民的生存的时候,国家就不存在了。当人民不需要国家保护了,国家也就不存在了。
说白了!国家只是人类发展史上出现的“临时需要的机构”,当人类能够理智地生活,不再有战争后,国家就自动消失了。
当人类能够理智地生活,不再有战争了,国家机构自动消失了,然后出现的就是“小国寡民”的社会面貌。
而那些学术奸细以及庸俗学者和所谓的哲学家们,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一点,就武断地认为老子的“小国寡民”是空想,然后予以否定。
对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篇的另外一处曲解,就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对于这个地方的曲解,很好解释。那些曲解的人完全是断章取义,没有接连上下文。
为了达到目的,那些人解读到这里的时候,不接连上下文,又恢复断章取义的解读法。在小国寡民上面,他们引经据典,而到了这里的时候,他们连上下文都不连贯起来就解读了。
根据史料记载,“结绳记事”是历史上的一个时代,那时人类还没有文字,靠结绳记事来记录相关事情。
老子当过大周守藏吏,接触的古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