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而废,他很聪明,项梁说的那些道理,项佗、项声他们还没有理解的时候,他已经全听懂了,一切就仿佛天生的存在他的血液之中一样那么自然。他不愿意在书房里浪费时间,他不喜欢听那些狗屁圣人的说教,他喜欢和桓楚、季心这样的勇士一起喝酒说笑,比试武艺。他喜欢在吴县的街头打抱不平,他喜欢在看不到边的震泽(古太湖)里畅游。
面对项梁忧心冲冲的责备,项羽满不在乎,他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学什么兵法,他就是个用兵的天才,他天生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他在军营之中如鱼得水,只有手中有大军,他就可以自然的动用他的本能解决所有的对手。一直到项梁死之前,他都是这么认为的,他总觉得自己手里的人马太少,他一直在等待手握雄师的机会。
项梁死了,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项梁突然战死了。当他看到项梁冰凉的尸身,他几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接下来的日子是他这一生中最苦难的日子,是他记忆以来最难熬的日子。他不喜欢范增,这个老头太固执,总喜欢摆出自以为是的样子来教训他,大大咧咧的叫他“阿籍”而不是叫他“子羽”,他也不喜欢怀王熊心,那个老头当上了楚王,就真把自己当成了贵族,可是项羽却清楚的记得熊心刚刚来到营里时畏畏缩缩的寒伧样,他真的觉得这个大王的位置是他应得的吗?如果没有项家,他不就是个放羊的老头吗?
可是他不能不对范增低头,因为有项梁的遗言,他也不能不对怀王低头,也是因为项梁的遗言。他要想真的取始皇帝而代之,他就不得不收起自己对他们的蔑视,恭敬的听他们虚伪的说教。
因为他的恭敬,范增尽心尽力的为他谋划,因为他的恭敬,怀王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让他担任了大军的次将,也为他重掌兵权提供了一个机会。
可是,等他杀了我宋义,真正掌握了大军,要去面对五十万秦军,来一场决定楚国的命运、决定项家的命运的大决战时,他却动摇了,从所未有的动摇了。他不知道,自己渡河之后能否战胜那五十万秦军,能否实现自己在季父遗体前立下的誓言,能否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凯旋,能否平定天下,建立他心目中的王朝,属于他项家的王朝。
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会动摇?是因为兵力的对比太悬殊,还是因为这十五万人马分属于不同的势力,有着各种各样猜摸不透的心思?也许……都有?
项羽没有把握。
十五万人里面,他直接掌握的只有两万多人。这两万多人是以项梁带过江的八千子弟兵为骨干组成的,他对这两万人清楚得如同清楚自己的手掌,副将桓楚是他最信得过的兄弟;有四万多人属于项佗。项佗虽然是他的从子,可是年纪和他相当,也是项梁心目中的年青俊才。本来项羽应该对他很放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