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金军一万七千余人,俘虏近千名,夺得战马两千六百余匹,器械无数。可自己的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三路大军共伤亡四万余人,数千官兵不知所踪。姚平仲所部,自然是重灾区,最后仅剩不到两万马步军。但无论如何,胜终归是胜,消息传回东京,举国欢腾!赵桓欣喜若狂,派给事中黄潜善亲执诏书至太原,拜种师中为靖难军节度使,加太尉,升两河制置使,节制河东河北地区所有部队。并赏赐捻金线战袍一领,钱物若干。参战将领各有升赏,姚平仲贪功冒进,反诬上峰,经过查实本该严惩。但官家却只是降诏斥责于他,保持其原来官阶,召回东京听用。
除了赵桓,最为高兴的便是李纲、徐处仁、何灌等人。种师中这一胜,直接导致大宋朝廷内部主和派铩羽,主战派士气高涨。民间舆论也纷纷支持新任宰执,认为太原战役一雪前耻,足以彪炳史册,名传后世。
种师中在谢恩奏章中称,此战首先是朝廷战略得当,方针正确,其次是将士用命,三军效死,自己不敢居功。其实这位老将心疼得紧,若是朝廷能够放开将帅手脚,不干预指挥。按他自己的部署,多等几日再发动攻势,宋军不至于损失巨大。不过想来也万幸,朝廷若不撤去姚平仲,并将其部纳入自己直接指挥,此战胜负,无法预料。看来,朝中执宰,也不乏懂兵之人。他哪里知道,建议撤掉姚平仲的,不过是个七品武职而已。
就在东京喜气洋洋,君臣兴奋得几乎喷血之际,有人劈头泼来一盆凉水。镇守滑州的种师道上奏说,太原之围解除,金军铩羽而归,女真人必然恼怒。极有可能短期之内再次南侵,建议朝廷积极备战。尤其要注意加强太原防务和河北的坚壁清野。并再次提出集山东之兵以防不测。
奏章到达东京,赵桓对这位军队元老的忠言,表面上善加抚慰,实则未予重视。其时,种师道病势日沉,汤药难进,赵桓闻讯大惊,急遣近臣耿南仲前往滑州探视。耿南仲到达滑州,见其已油尽灯枯,目不能视,心头焦急。此次官家派遣他来,一则探视种师道病情,二是问其遗言。种师道语不及私,重申抗金之策,提出四条建议。
其一、金军短期之内必然再次南下,朝廷务必加强太原防务,增派兵力确保河北山东无虞。
其二、东京袒露于河南,太过凶险,黄河天险并非万无一失,应当加强东京防卫。若时机恰当,官家可退居关中,选良臣代守东京。
其三、宋金必将长期拉锯,朝廷应当重新审视宋夏关系,前期集中西部之兵对抗女真。
其四、朝廷养禁军百万,实则多不能战。应该注意提拔年轻将领,革新战法,不能局限于攻守城池,当重视野战。
耿南仲一一记下,又问他对身后事有何安排?种师道无言,良久方才叹道“不被革而死,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