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窜进大寨,泾原大军后脚就到。徐成眼见萧合达如此阵势,便知他决意坚守。萧合达原是辽将,素以善战而闻名,这城池且不说,两处大寨扎得颇有章法,中有交通,互为响应。若攻其一处,另一个可以支援,若分兵去攻,则绝难奏效。
但是,不要忘了,徐成是徐卫的堂侄。而且是徐家第三家里,最受徐卫器重的一个。在他升任泾原帅以后,泾原军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这主要是指装备方面。此次北上作战,徐成的大军携带了足够的火器。
他并不像他的堂叔徐洪那样带了几十座威远巨砲,他带的,是大量的飞蝗箭、奔雷箭、震天雷,还有就是装备了一千支五眼铳的突火骑。因此,他盯上了萧合达的两处大寨。
夏州,于党项人来说,大概可以算是“龙兴之地”。早在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就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李思恭及其李姓后代就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到了本朝,太宗皇帝赵光义削藩镇兵权,将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东京汴梁,准备根除这一西北割据势力。当时党项首领叫李继捧,他不足道,但他有个族弟,叫李继迁。此人很有些心思,志向亦不凡,知道到了东京,那肯定是回不来的,纵使不被杀,也没了往日的风光。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
大宋朝廷当时对此并不以为意,但李继迁很有些政治头脑。与他逃难当地的许多豪强联络结亲,势力逐渐强盛。后来,李继迁诱杀大宋银州守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又攻破会州,与大宋决裂。并同时向辽国请降,契丹人封他为夏王。此后,李继迁接连向大宋发难,又是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发兵包围灵武城。
太宗皇帝大怒,派五路大军击夏,皆败北,没一路成的。当然,这在西军历史上是不太光彩的。宋太宗死后,真宗继位,为了息事宁人,割夏、绥、银、宥、静五州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
后来,李继迁相继攻陷大宋的灵州,改名西平府,又攻陷凉州,改名西凉府,宋军缺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的儿子,叫李德明,他的孙子,叫李元昊……
所以,不难看出,夏州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萧合达敢据此处反夏,那叫有恃无恐,夏州城池大,城防坚固,一应设施完备。他自信可以抵挡住西军的进攻。为了不完全陷于被动,又为了安置守城过剩的兵力,所以在城外扎下两座大寨。
是夜,月黑风急。夏州城在城外两处大寨的映衬下,犹如一座蹲立于旷野之中的巨兽,张牙舞爪。奔走半日的石州驻军已经睡下,大寨中,除了零星几堆火之外,便只有偶尔往来巡逻的士卒穿梭。
六里地外,是泾原军的大营。萧合达立在城上,夜风吹得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