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变数,却也早已暗示结局,早在孙传庭与乔迁高冲入敌阵之前,孙传庭便已预知自己陕西之行有去无回。
临行前与妻子告别,只轻轻说了句你们怎么办,,证明他也只是凡人,人类应有的牵挂与七情六欲他都有,平凡而普通的话语蕴含了人类发展旅途上所有的真挚与不舍。
妻子的回答更加简单直接,大丈夫只管报效国家好了,不用忧念我,
舍小家而顾大家的大义与从容,令多少爱慕虚荣之人无处藏身。
无论孙传庭的行为是对是错,无论他对大明朝忠诚与否,他与傅宗龙、汪乔年、曹文诏一样同赴沙场而死,而他的死并沒为他带來任何荣誉与自豪,而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无奈,比他自己献身沙场时还要无无奈百倍、千倍。
妻子女儿全部跳井殉难,小儿子被人救起收养,而在被大儿子带走后,却是流浪江湖不知所终。
两次出兵皆因大雨而败,最后连尸体都沒有找到,这依然算不上最悲哀的事。
崇祯是否承认他的功德才是最重要的,只因找不到尸首,应该为他所封荫的一切都与他无缘,有些人甚至说他怕死而投降,从此隐姓埋名不愿为朝廷再出一分力。
而他最终在历史洪流的涌动中终是沒再抬起高傲的头
所有历史学家都说,传庭死了,明朝也灭亡了。
到底是不是孙传庭起到决定性作用已不重要。
他已经死了,历史也在发生他本有的改变。
本应该将明末的英雄豪杰书写的更加人性化,更加有血有肉,奈何夜梦笔力不足,写的有些不伦不类,夜梦却真心想从唯物精神上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
想从纷复杂陈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他们的行为准则,真心很难,很难。
历史本为写实而出,却被别有用心的统治者修改的面目全非,不要说全部明末人物,仅仅几人说法便有十几,甚至几十种,叫人目不暇接,整理起來更是劳力费心,疲惫不已。
李自成在打败孙传庭,进入陕西后,便在无人阻挡,打下西安称帝,后在赶往京师与崇祯决战京城。
我相信这时候的李自成内心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是他更想窥视大明江山,坐江山当皇帝,所有人内心的欲望都会在这个时候无比的膨胀。
他们想的不再是活的更好,也不是为老百姓打下万里河山,给予华夏以和平的未來。
在写书的过程中,我尽量在躲避对李自成内心的探讨,但是事实却叫夜梦无法继续胡说下去。
继续编造历史的谎言,哪不现实,历史的现实告诉我们,汉人在满清铁蹄的进攻下真正的失败了。
李自成有责任,崇祯有责任,整个大明的官员与百姓都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