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只色厉内荏道:“这,这,这谁一味索取了,臣也只是借一万两银子而已,又不是不还,又不是夺占民田,你是念佛的,难道你爹爹就不信菩萨吗?!”
武清伯见要不到银子,只得告辞而去。
“母后,儿臣送送外公!”
朱翊钧这时候忙追了出来:“外公!等等朕!”
武清伯忙站住了脚:“陛下!”
“外公别生母后的气,您也知道,每年太仓亏损上百万两银子,皇家还得拿內帑贴补,所以,皇家也不是很宽裕,母后要是有不可能不帮你的!”
朱翊钧劝道。
“臣也知道,要是这天下最富的还是江南和山西两地的土财主,他们连地窖里都堆满了银子,反而像我们这样的皇亲国戚外表看着风光,却都数着米下锅,如今她不肯借,臣也没法子,少不得卖些田。”
武清伯叹口气说道。
“外公不必说这些丧气话,这江南和山西的土财主那是因为经商发的财,我们也可以经商,他们是官商勾结,我们可是皇商,真要做生意,哪有他们发财的地方。”
朱翊钧倒是希望武清伯经商,虽说也难免仗势欺人,但至少活跃了商品经济,不用像大多数权贵士绅一样,侵吞民田而加重土地兼并现象,甚至加强了小农经济的顽固性。
“臣自然也知道,可一来不知道如何经商,二来那些御史言官们盯得紧,他们文官做买卖经商没什么,可臣要是做,就是外戚经商,与民争利!”
武清伯叹气道。
“外公怕什么,管他什么官,都是朕的臣子,到时候他们真要告状,外孙自然是站在你这一边的,而且外孙也想经商赚些银子,到时候外公和朕合作经商,外公你就做大明皇商,他们最多嘴上骂骂而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朱翊钧虽说是皇帝,富有四海,但內帑都控制在李太后和太监们手里,他这个皇帝是没法随便支用的,所以,他也一直想有自己的小金库,而眼下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大明也已进入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经商无疑是来钱最快的行当,他自然也想经商牟利。
武清伯明显有些心动,但一想到自己女儿,还是不由得说道:“算了吧,要是让文官们把这事捅到你母后那里,臣又得挨骂。”
“外公,我们又不亲自出面做生意,文官们哪里查的出实证!”
朱翊钧这么一说,武清伯才点了点头:“陛下说的是!可做什么生意,臣一时却想不到。”
“这个不急,朕也会回去想想,到时候我们再商议商议,这件事,外公可要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哦!”
武清伯点了点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这个十岁小外孙居然有做生意赚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