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朝六万九啊。
“剥削?陛下到底心善,给二两银子,干七个时辰,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好的东家,她们都高兴得很呢,没一个偷懒的,都说我们是菩萨!再说,少干三个时辰,我们得少赚不少银子!”
武清伯说着又讲起自己以前当泥瓦工时从早到晚都难混顿饱饭的日子,然后就谈起对现在这些织工的羡慕。
朱翊钧听后最终还是狠下心来,说道:“那就七个时辰吧!”
“陛下,您现在已经赚了八百两银子,臣不好把银子带来,您看这怎么带给你才好?”
武清伯不敢贪属于自己皇帝外孙的银子,但八百两现银带进宫又太显眼,因而他只好请示起来。
朱翊钧知道银票是清朝道光年间才出现的,现在还没有银票,见武清伯这么说,便道:“先存在外公你那里,朕自己记下一个总账,到时候找你支用,这八百两立刻给俞将军送去,就说是朕给的!让他先把朕交给他的事办起来,另外他写书的酬金,朕还得再欠着,左右不过今年必给他,朕给你写个凭据。”
武清伯答应着便去了,至于皇帝为何要把钱都给俞大猷,他也不好多问。
武清伯走后,朱翊钧就也躺在了榻上,抱着一个手炉暗自偷笑,经过半年没钱支配的他如今知道自己有了第一笔现银收入后自然很高兴。
当然。
朱翊钧也开始在想自己私办织坊会不会被内廷与外朝的官员察觉,但他相信内廷与外朝很难察觉,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亲自参与此事,甚至连武清伯都没有直接参与经营。
朱翊钧在从武清伯这里得知二丫的经商天赋后就已经决定让二丫做织坊明面上的代理人,而武清伯则做自己的影子,这样即便有人查也只能查到武清伯。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让武清伯在收购二丫的布匹时一再推迟收购时间就是要在二丫与越来越多的家庭织工建立关系后突然中断采购二丫的布匹,从而逼迫二丫和她家庭织工们不得不成为自己织坊的织工。
这样一来,自己和武清伯不用大张旗鼓地去招募织工。
何况京城不比江南,还没有工人阶级,大部分织工都是家庭织工,直接招工引起很多人注意不说,也难招到愿意放弃家庭的织工,而利用二丫这个本地人和她与左邻右舍间的关系,就能一次性招募到数十名熟练的织工。
要不然,单凭武清伯一个勋贵,朱翊钧相信他很难让人找到这么多家庭织工,甚至取得别人信任都难,而且,武清伯的外戚身份又容易招人非议。
朱翊钧也知道武清伯在历史上不是一个善于经商的人,所以他一开始也没对自己这外公抱太大的希望,因而才每每自己暗中出谋划策。
这对于大明而言,朱翊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