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高衙内新传> 第十四章 算帐(上)

第十四章 算帐(上)(2 / 5)

行事略无一些挂碍之处。当即用言语好生安抚了时迁几句付他自与右京去了。

这边许贯忠又与高强谈起钱法来自从朝廷下诏改钱法一方面是当十钱改作当三算是将铜钱的票面价值与其本身所包含的金属价值拉近不少另一方面又行钱引干脆采用了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纸币这中间差距之大令大宋上下都有些不适应各地出现了许多混乱现象更有好些不懂得如何应付的地方官员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改用旧法。

“总括说来对于当十大钱全面改为当三官民黎庶多半都是欢迎这几年物价腾涌当十大钱起到了很大作用改作当三之后虽然还是要经历一些变动但过了一段时间物价可望恢复到稳定的水准因此大众都还抱有信心。但对于钱引之行则多是反对态度这等轻飘飘的纸片要说价值几文谁都知道不值钱偏偏要拿来当铜钱使只怕一百个里面也没一个能明白的。”

见许贯忠这么说起时语气有些闪烁高强就知道在这件事上头连这位当世少有的年轻智者也还是看不通透。对此他倒不奇怪当初自己在上金融课程的时候老师讲到这货币的本质乍听之下就没搞懂什么一般等价物的符号一个符号怎么能代替实物?不过他那时有个同学下课后听见大家议论纷纷立时撇了撇嘴:“符号?你们不要我要!只要花得出去谁管这钱里面有金有铜?就算现在人民币里面的那条金属线也只是用来防伪而已打什么要紧?”众同学一听皆以为剽悍很是赞同了一番哪知回头一想这道理说来浅显但若是用来考试答卷照样被老师判零分于是有志一同都对此人来了个“切!”依旧还讨论起诸般概念来。

不过现在面对刚刚接触到纸币概念的宋朝人高强却觉得这剽悍的道理更容易说的通些:“贯忠听了!有那等黎民百姓可不管什么纸币铜钱只需完的了税买的了诸般杂物那钱就是好用的钱因此钱引能否顺利行都在于这平等兑换上头。”

不说还好一说到这自由兑换许贯忠地牢骚就来了:“我说衙内啊你倒大方揽了东南五路的钱引兑换任务不说把京畿地也揽了下来也不仔细算算到底有没有这许多本钱?咱们现在手头的金银有几个来路一是日本船队的收益这船队一年四开最近一次的贸易额是四百万贯以上咱们钱庄算下来可以进账百万贯以上二一个……”

“等会!多少?”一次贸易就能进账百万贯之多即便是一手创立了大通钱庄的高强也有些惊诧。

许贯忠点头:“正是说起来衙内那关于船队份额的想法真是叫人惊叹咱们钱庄每年就算不干别的光卖手上的这些船队贸易份额就能赚上二三百万贯的。而且现在又有人不满足于中原和东瀛的交易说是南洋的香料玳瑁等物都能赚大钱咱们仗着船队大又有官家的御诰大可以从原先掌握这条线的大食人和天竺人手中抢了这条线来作拿了日本交易赚来的金银直接下南洋而后再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