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高衙内新传> 第十九章 料敌(上)

第十九章 料敌(上)(2 / 4)

闹不明白后来经呼延灼解释了才知道这些军队平时不打仗不操练那些带兵将领就想方设法拉一些手艺人进军队来用他们的劳动力来为自己赚钱。这等行径看似为军纪所不容其实却是两相情愿地行为那些手艺人披上了一层军兵的外衣之后当地胥吏没有人能征税查办的他们交些抽头给上官余下的收入比正经做生意的手艺人居然还多了些。

高强听到此处本想大骂“军队经商乃是**之根源!”不过转念一想又骂不出口他自己让石秀打着“殿前转运”到处拉人入伙各地的厢军禁军多乐为用还不是干地一样勾当?至于他老爸高俅那更不用说要问京城最大地建筑承包商非高太尉莫属官家赵佶奠九鼎、造明堂管勾这些工程的乃是梁师成承建的就是高太尉了京城广大禁军官兵挥洒汗水为皇家园林宫殿建设事业以及军队经商致富大计添砖加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宋建筑记录。

“这么说起来好像我当初开设丰乐楼那扩建工程还是老爸拉了几百军兵来帮我干的建的那叫一个快……”想及自己也是大大的受益者高强顿时没了指责这些**军卒的立场反而有些同情起来。其实这事情乃是历朝通病只要承平日久军队没了目标平民化商业化就是难免的现代化建设中军队的参与程度那也不是一般的高啊。

话说回来虽然大宋养兵花费最多每年的财政收入少则三分之二多则六分之五都花在了养兵上头但无奈全国兵实在太多摊到每个兵头上这钱可就不算多了。比方一个中等禁兵每月有三百文钱一年三贯六百文全国八十万禁兵这就将近三千万贯额外还有马草薪炭军装等等。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准这些钱原本也够花了可慢着大宋的军制采取地是募兵制一人当兵全家都归国家管换句话说这么点军饷要养一家子的!别地不说光是拉家带口的这军营的修缮就是一笔极大的费用。再加上上官克扣军饷放贷牟利有的士兵欠下上官的债务能把这辈子的军饷都赔进去要着落到自己的儿子孙子辈去偿还这么算下来不谋点副业你让这么些人喝西北风过活?

越是深入了解军政高强就越有一种无力感二百年的积弊下来想根除都无从下手。归根结底军队要是没有了战斗的目标一天一天的**就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想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头编练新军。

但是在大宋的政治环境中要练新军谈何容易?以蔡京的权势当初提议练八万新军优给薪资防止他们因为生活无着而走向腐化可刚一上奏就被人指责为收买军心图谋不轨吓得蔡老都只好缩起手脚不了了之。

青州州治是益都城离桃花山一百二十里路按照大宋军法须得走三天才到。【风云阅读网.】

此战既然是高强独当方面之后的初战他便郑重其事一早就命时迁打探了地形又安排沿途向导人手军士每人携带十日干粮而行路上经过临淄县时又与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