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高衙内新传> 第十四章 掌钱

第十四章 掌钱(2 / 9)

但是要想做到这一步朝廷就得额外拿出一笔不小的财物来当作钱引行的准备金以目下朝廷郊祭的用度都还不够的现状来说这又怎么可能办到?再者也达不到他趁机打击蔡京一党的目的。因此张商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奏请废止钱引。同时废止蔡京所行的当三钱一律恢复到小*平钱。

听见高强将钱引和钱荒联系起来张商英不禁冷笑道:“高留守是何言哉?钱荒者自是钱货不足之故当饬令各处钱监鼓铸新钱。钱引一介帛纸而已若是区区钱引便能了却钱荒前朝神考时为何此法不行?”

神宗朝时曾经动念大规模行钱引这事高强也听蔡京和梁士杰说过。古人对于货币的本质缺乏足够认识偏重于钱币的商品属性而忽视其一般等价物的属性于是一旦钱荒出现不去考察钱荒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味增铸钱币元丰年间最多一年铸钱五百万贯大宋百姓平均每户能摊到三十多文结果钱荒却越来越严重。新法中免役法是最能够减轻百姓负担的也就因为引了较为严重的钱荒最后半途而废把已经赋闲的王安石给活活气死了。

高强闻言也是冷笑:“敢问张中书若是增铸新钱便可化解钱荒为何前朝铸钱如此之多钱荒却未见半点轻缓?而况且一面是公私苦于钱荒一面却是销钱为铜获利十倍这又如何解释?”

张商英顿时心中暗凛他是个佛教徒而佛教法器中铜制的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当初朝议博览会时高强建议开铜禁他也持赞成态度。不料现今高强将铜禁和钱荒又联系起来由不得他不生疑心。要知道当时人的观念这钱荒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百姓私自将铜钱销毁成铜器因此一提到应付钱荒第一个就会想到厉行铜禁。

而张商英出于他自己的宗教立场却支持开铜禁这就使得他失去了一个很传统的应付钱荒的武器。一时想不到什么应对只得避重就轻道:“百姓销钱为铜获利十倍即是朝廷以国家税赋、山泽之宝为百姓谋十倍之利。因此官家圣明前已饬令弛行铜禁将此利收为国有。如此一来百姓可向官府购置铜器也就无需销钱为铜这钱荒岂非便无存了?”自以为自己这番对答连消带打张商英甚为得意。

高强心中暗笑心说解除铜禁是我提出来的你表什么功?不过张商英如此上道他乐得顺水推舟:“当日下官借着博览会之机向官家建议解除铜禁也正是此理。只是铜贵而钱贱正说明了铜是铜钱是钱因此钱引虽然是一介帛纸却也能载行百货。张中书以为然否?”

张商英还没说话赵佶已经拍手叫好:“高卿家说的透彻!钱乃铜铸。然而铜贵而钱贱此一节朕百思不得其解今日始知钱是钱铜是铜!然则钱引一纸为何能代铜钱而行?”

高强抖擞精神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略微解说一遍听的赵佶摇头晃脑:“原来如此。只需通行无碍钱引便是钱了。高卿家果然是理财圣手此一举直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