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高衙内新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2 / 6)

耳闻,然查无实据,不敢言诸相公。据余睹言,则契丹与金国虽云议和,年来迄未有定约,且言金国乃仇寇也,安得弃大宋兄弟之好,而反与仇寇为盟?望相公勿疑。即今闻相公开州大捷,方遣使往汴京称贺,兼以牛马佐辽东军前,想来不日即至,尚求粮货为援,以便今秋军兴之用。”

高强看罢,把书信往桌子上用力一拍,张口便骂:“秦桧误我!”也无怪乎他生气,看这封信上所言,在辽东打得血流成河的时候,秦桧在辽国根本就没有取得半点成就,甚至拿着辽国的托词来向自己说话,什么“望相公勿疑”,哪有本国的使臣和自家人这样说话的?盛怒之下,高强几乎要立刻认定这秦桧多半是又当了一次汉奸,只不过这次是投靠了契丹主子了!

好容易冷静下来,想想如今大宋声威赫赫,无论契丹还是金国,相比之下都不那么好过,秦桧在南方又是大好前程,怎么想也想不出,他有哪点理由会去当汉奸?

“相公勿恼,辽国屡败于金,上下皆有畏敌之意,而我师又不曾与金国交战,不知强弱雌雄,辽国心存两端,也属情理之中。只是我军大胜,金兵胆落,若是契丹趁此时进兵,纵或不能深入女真故境,黄龙府克复也不为难,如此良机轻轻放过,甚是可惜,孰料辽国立了新主与主事大臣之后,军国大计仍旧是不得其人?”高强身边的诸人却没有他这样对于“秦桧”这个名字的定见,陈规对于辽国的选择便持理解和蔑视地态度。

倒是张所,对于自己的这位早达的同榜进士颇有微词:“辽国意欲如何,会之身为一介使臣,确乎无从左右,然而事在人为,终不能以为大势难以左右,便即不尽己身之力。会之在辽国之所为,可谓无能。”秦桧字会之,张所与之同榜,自然以表字相称。

高强闻言大起知己之意,问题就在这里,这不是成绩问题,而是态度问题,看秦桧的书信中,对于自己的一事无成哪里有半点惭愧自责之意?相反还拿耶律余睹搪塞我大宋的话来搪塞本衙内,这叫什么态度!

生气归生气,现今这秦桧的问题还是无关大局,倒是辽国态度如此暧昧,颇出乎高强意料之外,放着眼前大好地夹攻机会,辽国居然毫无动静,难道当真象秦桧信中所言,连出兵的钱粮都筹集不来?辽国的力量和战略抉择,对于高强来说至关重要,北疆的格局如何架设,有很大一部分都要由此而定。

“列公,方今金主虽然成擒,然而两国和战未定。辽国在侧举措暧昧难知,我军当如何筹谋北疆大局,何妨各抒己见?”按道理说,这类战略问题应该是朝廷枢密院的事,不过高强当惯了家,对此也是当仁不让,何况他好歹是以枢密使宣抚辽东,这个衔头还在。

只可惜座中缺少了宗泽等一大批经验丰富地参议官们,能够参与这种层次讨论地人也就寥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