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海商> 第三十三章 进京(二)

第三十三章 进京(二)(2 / 4)

,和史可法一样,肯定是带着光环不好对付的。目前算上他,已经见识了两位历史人物了。

一番例行的寒暄、礼仪过后,大家站到了一块。晏世轮很不习惯此时文人的这种熟络方式,自己虽然托齐思成的福,走上了文官道路,但是这礼节还是真的繁琐些。此时还没到千户所衙门,所以不必进行正式的颁旨、领旨,悄悄的递过去两只翡翠扳指作为见面礼后,陈仁锡的脸色立即缓和很多。而且众位抬轿的、举着“肃静”、“回避”牌子的,打鼓的,随行跟着吏部官员来自苍南府县的,全都得到了或罐头、或鸭蛋、鸡腿等见面礼,一刻钟后,这场面顿时热闹起来,好像是许久不见的众多亲朋好友,亲热而又温馨。虽然刚才众人走在这看似鸟不拉屎的土路上时,没有心里不骂的,以为这趟差事肯定不值,谁想到这小小的千户,出手竟然是如此的阔绰,都升起了巴结的意图。

强忍着接下来三十里的步行劳累,晏世轮跟着众人来到了金乡所衙门门前。虽然晏世轮从来没在这里办过工,但是在顾鑫全的打理下,这里还是整严肃穆。

按照规定的流程,宣旨、领旨、谢恩后,又是命人当面取出了五百两白银的“孝敬”费。让随行的苍南卫指挥使李怀隆是直吐舌头,这晏小子真是越来越阔绰了,一出手竟然五百两银子打点“圣使”,有见地,有发展!

而此时的晏世轮,还在思考当中,他不想过多思考大明觐见这一制度,而是望着眼前宣读圣旨的吏部官员陈仁锡。在晏世轮印象当中,宣读圣旨的应该是某某公公啊?那些太监不出来宣个圣旨,揩点油什么的哪有那么多银子花销?还以为这个“党内人士”是为了跟自己亲近,感情正主就是他啊!

吏部来人宣读圣旨,其实这是正常的历史所有,因为明朝有规定,外府、州、县正佐,在内大小九卿之属员,皆常选官,选授迁除,一切由吏部。而五府大臣及锦衣卫堂上官自陈候旨,“直省总兵官如之”。在内五府所属并直省卫所官,悉由巡视官及部官注送;在外都司、卫所官,由抚、按造册缴部。副参以下,千户以上,由都、布、按三司察注送抚,咨部考举题奏。锦衣卫管戎务者倍加严考,南、北镇抚次之。各卫所及地方守御并各都司隶巡抚者,例同。文武官虽然最终都必须由中央zf最终任命,但一般官员和地方官员具体考核任免在吏、兵部衙门,督抚、地方三司。其出面宣bù

任免自有各级官员,与宦官其实一分钱关系没有。按理来说,顶多是到了吏部和地方报备一下就可以了,不然全天下那么多官员,皇帝还要每个都要“招来觐见”吗?更加轮不到什么太监过来“宣读圣旨”。况且全国每年多少官员任免,全靠宦官宣谕,明代的宦官数量就是再打着滚儿往上翻倍大概也不够。所以,明代宦官出面宣旨的情况,绝大多数属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