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普天之下> 第十一章 长缨在手㈠

第十一章 长缨在手㈠(4 / 5)

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能在史书上露个脸,每朝每代又能有几人?”赵诚道。

“那么你评评看,我郭宝玉将来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甚或是毁誉参半呢?”郭宝玉追问道。

赵诚皱了皱眉头,肯定地说道:“我不知dào。”

郭宝玉地表情看上去对赵诚的回答,并没有感到意wài

的意思,他像是很无奈地继xù

盯着帐顶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原的金国皇帝恨我入骨,昔日的好友如今恐怕都恨不得吃了我的肉喝了我的血。我与犬子德海、德山都投了蒙古,这在那些中原君臣及士人看来是个大逆不道之事。当年蒙古大军南袭,若不是朝廷皇帝昏庸,权贵倾轧,民不聊生,我如何会投了蒙古。”

赵诚见郭宝玉在为自己辩护,心中很不以为然。

“人之将死,万事休矣。”郭宝玉长叹了一声,“我若是死了,别人为我歌功颂德还是掘了我的坟茔,我都不知dào

了,既看不见,又听不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就像此地不远的夏国王陵一样。”

“我刚才来时,看到有许多兵士把守在夏国王陵附近,那是做什么?”赵诚问道。

“有人想掘了它,我拼力制止,并上表大汗,请大汗来定夺。”郭宝玉道,“我尽lì

做我应该做的,至于结果如何,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大人仁义,西域百姓至今还念念不忘呢!”赵诚安慰道,他这话有些夸大其词了。

郭宝玉听了这样的话,立kè

高兴了起来,但是这种好心情稍纵即逝:“一切随风去吧,尽人事而已,我虽为武将,圣贤之言不敢忘。西夏也是一样,你能来此牧守一方百姓,也是西夏百姓之福,我只是希望你该向我汗谏事时,千万不要明哲保身,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罢、罢、罢,我也不必操这个心了,只是,我心中还有一件憾事……”

“大人尽管说,在下定将努力替您达成心愿。”赵诚道。

“这个却是私己的憾事,我有子二人,长子德海,次子德山,均效力于蒙古军中,都还是将才。他们我倒不是很挂念,唯有我的孙子郭侃……让我万分想念,想我戎马倥偬一生,却只是在我那孙儿还在襁褓之中匆匆见过一面,如今他应该是个弱冠好儿郎了……不儿罕,你说我这个当祖父的……是不是应该心中有愧?”郭宝玉的眼角流下两行悔恨的热泪。

郭宝玉想见自己孙子一面,这个想头赵诚当然无法办到,此时此刻在赵诚眼里,郭宝玉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老头,所有政治立场或是功名成败都与这个老人无关了。

“想不到,我郭宝玉如今客死他乡……身边连一个亲人……也没有,倒让你这个不相干的年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