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普天之下> 第二十七章 盟约㈦

第二十七章 盟约㈦(3 / 4)

刚被派到蜀地不久的宝章阁待制、潼川安抚使、知泸州魏了翁也上表,建议皇帝挑选精兵良将积极备战,还说要广开言路整顿吏治,中兴天下。这人忠心有余,却说的都是大空话。

因为太后崩,赵昀下诏说除外朝大典。要在宫中服丧三年。所以,他一身素衣,却与自己地贾贵妃总是缠绵在一起。

秦王赵诚地国书,赵昀早就与大臣们看过,并且还商议过,只是没商议出个结果出来,满朝大臣都云:从长计议。恰逢杨太后驾崩,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如果能够,大宋君臣们希望这件事情永远都这样。

可是。从川蜀递来的军情奏表让赵昀不得不面对。西北地惨祸刚刚过去一年,蒙古军留下的千疮百孔让他头痛不已,如今秦军又来了,而且在宋国君臣地心目中,一个杀了蒙古可汗的军队一定更加野蛮和悍勇,这个消息正验证了那个词:祸不单行。

临安府的这个冬天十分寒冷。赵昀头痛,可是朝天门外的清河坊,达官贵人府第的门口仍然车水马龙,万花楼仍然灯红酒绿,西湖边上仍然歌舞不休。人们并不知dào

数千里之外正在或即将要发生什么。既使知dào

也都会说,这是朝中大臣们的事情,或者会说,外虏还远着呢。

即使是皇帝。也管不着达官贵人或腰缠万贯的商人们寻欢作乐,也管不着文人雅士们闻歌而和的闲情逸致,尤其是除夕与元旦即将到来的时候。

赵昀被堆积如山的告急奏折给弄晕了,他其实倒是想与秦国打上一仗,可是他更无法应付战败地后果。他将自己的重臣们叫来,让他们去商议出个办法来。重臣们商议来商议去,无非是战、和与不战不和三种选择,为持何策争论不休。当秦、金订盟约的消息传来时。在深宫中沉醉于贾贵妃美色的赵诚昀终于得到了大臣们最终的结论。

“派使者赴河西?”赵昀的脸色阴沉。有些不敢相信,“卿等就商议出这个计策?”

“回官家。前此时月,西蕃秦主致我朝国书,欲与我朝约盟。今又屯兵于我西北关外,边关告急,我朝岂能坐视?臣等遣使赴河西中兴府,一来是拖延秦军南下,二是要探查秦主真意虚实。”乔行简低头奏道。

“西蕃”这个词原指西夏,现在成了赵诚的专用,至于金人则是北虏、金虏,不过有时用的却是“北朝”。

“西蕃居心叵测,我朝不得不防!”郑清之道,“听说西蕃与金人结盟,我朝只是未闻其中详略,怕是不利于我朝。故我朝首先应遣使近处试探其用心,从长计议。”

“边关烽火正急,四川制置使李真言,西蕃此番大军云集,在关外日夜操演,伐木采石,大动干戈,有攻我川蜀之企图。臣以为若是敌军得逞,则我西北危在旦夕。敌军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