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普天之下> 第三十二章 春寒㈤

第三十二章 春寒㈤(3 / 5)

妇人冲到仇家。将仇家地房子一把火烧掉。因蕃人认为有敌女兵不祥,在寻仇人气势汹汹地赶过来时,主人家就溜之大吉了。

主人家的屋子就在众人面前熊熊燃烧起来,这让宋国来地客人们目瞪口呆。

“蕃人就是蕃人。鄙陋粗野。不知王法。”钱佑说道,“若是如此私斗盛行,目无法纪,国何以成为国?”

他说完这话,就有些后悔。因为他发xiàn

护送使团的一营秦国骑军中,有相当数量的蕃人,正向他投来不善的眼色。钱佑咽了咽唾沫,低着头不敢再声张。这正说明秦国虽立,还需yào

治理才行,民间地陋俗并不能因为朝廷地严刑峻法和劝止而自动消退,蕃礼与汉礼之争也曾一度左右决定着西夏王朝的政局。

众人换上秦国驿站提供的马车顺河而下,官道修得极好,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制作精良的马车乘坐也是极舒适。这让众人大感意wài。越往东去,就越见繁华与人烟,映入使团成员眼帘却是另一番情景:在官道边的田地里辛勤耕耘地农夫,草场上放物的牧民,亦有骑着骏马持刀挽弓的儿郎,还有追在使团身后嬉笑的孩童。

田间地头,常有人载歌载舞,以高唱当地的风俗为乐。河西的音律。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僖宗时曾赐给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全套鼓吹,经五代到现在。时隔数百年,其音顿挫悠扬,声色清厉,仍有唐朝遗风,而中原及江南已经不见。西风东渐,来自西域的胡商与歌姬,又带来了西方的歌舞与乐器,火不思乐器弹奏出的是活泼热烈的心情。

万里羌人尽汉歌。宋国沈括为边臣时,曾如此夸耀。因为有许多蕃人可以同时使用蕃汉两种语言,然而过了百余年,汉话才真zhèng

成为河西地主要语言。在秦国的治下,除了贺兰书院里研究夏国史的老学究们,已经无人还在使用蕃字,汉话才是官方唯一的语言,元昊时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楼阁,经不起风云激荡哪怕是稍微的摧残,白高夏国不过灭亡才短短的数年。

宋国使者一行经过万里奔波,终于在三月地时候抵达了目地地。中兴府外,一面玄黄王旗迎风招展,秦王赵诚甚至亲自出城迎接,给足了面子,他本不应该如此自降身份。

赵诚当然不是他印象中的那个贺兰国王,他已经成为一个雄立一方地霸主,一个用兵雄奇让天下人惊叹的国王。左右英挺的军士持刀挽弓,伺立两侧,目光如炬,如虎狼之师让人不敢直视。

“昔日,孤曾有言,苟大人若是来我中兴府,孤一定尽地主之谊,今日苟大人奉贵朝陛下钦命来我中兴府,孤纵是有万千军国重事,也要倒履相迎。”赵诚道。

苟梦玉连忙行礼,受宠若惊,心中却很得yì

,因为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