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普天之下>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七十九章 会盟㈣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七十九章 会盟㈣(2 / 5)

们明知自己治下文治不如别的州府,却更不愿本地无人应考而让人耻笑。仓廪实而知礼节,除了河东、陕西与中兴府,大多数地方还需秦国地君臣们努力教化。

人人都有机会参加科考,只要家世清白,没有官司在身,人品上也无不检点的地方,并不需yào

府试和省试,可以直接参加殿试。官府承担着一切费用。即便是如此。仍有相当数量的读书人不愿配合,尤其是河东这个人文毓秀的地方。这就是秦国泰安三年春天时的真实写照。朝廷地威望还远没有令所有人臣服。

大秦国的首次科考规模虽小,但五脏俱全,一如中原或宋国。三三两两地读书人从毛头小子到五十岁老学究,人人都在中兴府的旮旯里小声地传递着不知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小道消息,市面上也流行着十多个版本的据说切中题要的参考书。

同时,大秦国的首次抡才大典,也是当前朝廷上下在这一年初的头等大事,礼部与新成立的贡院正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朝中大臣们如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之辈都是文人出身,对些事尤其关注,唯恐这第一次开考出什么祸事,让一向对科举颇有微辞的赵诚心生恶感。

赵诚虽然对此事也很关注,但却没有臣下们那样如履薄冰,选拔人才总是需yào

的,他找不出一个比科举更好地办法来维持国家地长久运转。只不过与科举相比,有两个方面要相对重yào

一些,一是让读书人读何书的问题,一些如何任用读书人地问题,两个方面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开考那天,三百名既紧张又兴奋无比的读书人,被安排在皇宫中一处被临时改造的宫殿中应试。一营亲卫军将整座大殿包围,持刀挽弓严阵以待,负责安全,不放任何闲人进入。御史台众大小官员在耶律楚材的率领下负责监察,不准有任何挟带与舞弊的行为,还安排人手反复地巡查。

此后的几天之内,考生们的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从第二天起里面的气味令人作呕,考生们身在其中在纸上奋笔疾书,抒写着锦绣文章,却浑然不知臭味。赵诚曾亲至一次观摩现场,便再也不去。这殿试只有其形式而无其实质,只不过考试地点在宫中罢了。

当考生们得知总共要在里面呆上五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说是五天,其实并不需yào

,只是因为题量较大,大多又是选答题,但应试者不知最终判卷的标准,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宁愿将所有题答得满满当当的,不管自己涉猎的深浅。

每人一次性地收到十来张试卷,上面列着题目,并得到足够的笔墨纸砚。

先考策,题目有三,一曰:大秦国提举常平仓之改进法;二曰:重修《天盛律令》之要义;三曰:选贤荐能惩贪汰庸之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