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最近最新地重yào
大事,还有他们最关心的商讯——这关系到他们买卖赚亏的大事。
“大叔,这不是下大雪了吗?路上不好走啊!本地的报纸仍是十文钱。”报童回答道,却振振有词,“我这里只余下二十份,我还告sù
你整个中条驿只有我一人卖报。您老要是嫌贵,那就别买!”
报童有恃无恐的话令众商人气急。却不得不骂骂咧咧地多付了五文钱,有不识字地只好等着别人复述。
《中条见闻》是麻革等人筹办的,他们第一次见到《大秦新闻》就意识到办报是一件极有影响力地事情,后来又见到了贺兰书院刘翼办《贺兰学报》,也就办了《中条见闻》。
《中条见闻》虽然也大多谈地是学问,却是时常站在《贺兰学报》的对立面,双方你来我往地文攻了数次,但这也仅是就文学进行求真论道而已。只是麻革等人时常抒发悲天悯人的论调,借诗抒发家国不幸身世飘零之意,常遭到更多报纸的嘲讽。倒也吸引了不少看客。
“几位夫子,新出的《燕赵风闻》要不要?只要九文钱!”报童来到麻革等人面前推销。
“何时有了《燕赵风闻》?好大的名头啊!”陈庾奇道。他除了自家办的报纸,又买了几份不同的报纸。纷纷开始阅读起来。如今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那《燕赵风闻》名字起得极响亮。仿效他报的格局,却是真定史天泽所办,好几篇都是文人因他慷慨解囊救助贫民而写地马屁文章,顺便还提到史天泽对秦王臣服已久,日盼秦军北上南下“光复燕云”云云。却不知真假。
“史氏所办之报,文章主旨落了下乘。差得太远了。”李献卿评论道,“报纸真是一件极好地创举,朝廷政举可风传天下,令官民百业皆知朝廷法度,不为污吏所掩。民间有不平事亦可直达上听,令奸人无处藏身,利于吏治清明,人人都是御史,人人都是谏议大夫!看来秦王确有过人之处。”
“原来史某人也开始办报了,看来此人倒也不算太笨。”麻革不屑地笑道。“会借着办报为自己歌功颂德。只是对自己发家史只字不提,他怎不言史老匹夫曾将我河朔十万无辜百姓押至漠北为奴之事!”
那一边陈庾却读着《大秦新闻》道:“除夕之夜。贺兰山中一声巨响,惊天动地,五十里外清晰可闻。有人传言此乃雷公发怒,将降灾于吾国吾民,有无知小民人云亦云,妖言惑众,聒噪谣言,徒增纷扰。更有人入山膜拜以为祛邪。
枢密院副使郭大人、工学少卿余大人、朱大匠师等近日接连辟谣曰:此乃工学及兵工场联合研制新式火器所致。
又有工学官员奉旨向本报透露,此新式火器,以火药催发,可射二十斤铁丸弹,威力惊人,两千步外透